教 学 简 报

 

第 212 期

 


中国科技大学教务处编 19981216

 

深化有科大特色的教学改革进展之五十

 

 

少花钱,先把课程改革的步子跨出去

教务处今年开设的“综合技能训练”选修课受到学生的欢迎

 

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各项改革的核心,而专业的设置、课程的改革又是拓宽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经之路。为了建立能够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了创建充满生机和活力地教与学的教学新模式;并在提高学生的素质、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个性发展等方面取得一些经验,今年4月,在教务处长朱栋培的倡导下,在校机械厂的支持下,启动经费一万元,开设了“综合技能训练”选修课。

应付考试能力强、动手能力差;理论学习多、实践机会少;这是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一大特点,也是与某些发达国家大学生间的差异之一。针对这些情况学校开设两个学期的“综合技能训练课”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展,为拓宽人才培养模式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综合技能训练课”是利用旧机械装置,如小车床、减速箱、液压虎钳、旧摩托车、自行车、旧家用电器等等,在老师讲解其力学原理、电路原理等知识的基础上,由学生自行动手通过拆卸及装配的过程,直观地学习各种机械和电器知识。这种授课形式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上学期共有180人选课、129人得学分;这学期约有120人选课、80多人得学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很多人没有取得学分是因为课程的冲突,还有一些双学位的课程也是在星期六上课,学生们感到很遗憾,但今后是可以弥补的。从第一学期选课的情况看,除了自动化系、应用化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的学生选修这门课以外,生物系、化学系和少年班的同学对其都极有兴趣,选课的学生中有许多是研究生和博士生。令人意外的是,外语系有20多人和数学系十几个人也选修了这门课。这使我们受到了一定的鼓舞和启发。当一门新课确立实施时,密切注视学生的反映和动态,作随时的评估与调整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9409的机械制造工艺实习课,曾利用“综合技能训练课”的教室给学生进行了5天共40学时的自己动手拆装训练,这是在校外实习所难以达到的目的。由学生自己动手拆开机器,亲自动手做与不动手其间差别是很大的。他们利用该课的设备画液压虎钳,要求量出主要零件的尺寸链和基准选择,掌握加工过程对工艺的要求,然后画出相应的图纸。他们的班主任周榆生老师说,这门课的开设确实很好。数学系一位博士生拆开车床看看以后感慨一声,噢,原来如此!引得师生们都笑了起来。

“综合技能训练课”每期上40学时,获得1个学分。每班每周8学时,每周分两单元每次4学时(其中讲课1学时、学生动手3学时)。正常每周两班上课,最多时每周4个班级上课。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一般安排在晚间和双休日上课。这样的安排也受到了学生的赞扬。他们说,上了一天理论课,晚上来动手拆拆卸卸,正好调剂疲劳的大脑,很有意思。校机械厂开设的这门课,在教材的配备和教员的选择上做了很多工作。目前教员有9人。机械厂每个技术人员负责一个工种、各培训2名有经验、有责任心并通过试讲合格的工人担任教师,他们都很好地完成了授课任务。

自朱清时校长率先捐赠一台旧全自动洗衣机开始,目前,在校机械厂占地约160平米的“综合技能训练课”教室里,共备有旧摩托车2辆、小车床2台、液压虎钳2台、洗衣机3台、功放10套、自行车20辆以及电钣锅、风扇等等。在启动的一万元经费里,购买旧设备仅用了不到1000元,购买学生上课所需的动手工具及部分零配件近5000元,其余用于“综合技能训练课”教室的装修改建及水路、电路的器件购买和安装。可以这样说,这门课的开设,花钱少、效果好、思路宽、实施强,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就近期来说,机械厂厂长王培生准备花30003500元购置一辆旧小汽车用于上课,校器材处也准备支持部分旧冰箱、空调、复印机等等以丰富课程内容。展望远景,教务处处长朱栋培提出,要逐渐使“综合技能训练课”有系统地上升到高档次、高品位,使科学原理、技术路线、市场文化、审美情趣等在教学过程中都能体现,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我们设想:将来有条件的时候,成立“综合技能训练中心”。同学们在此不仅可以得到动手能力的训练,还可以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制造出一辆轻型小飞机,或者通过课程便可以拿到驾驶执照,这真是一幅非常美好的远景规划图。

 

(姜 萍)

 

 

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拓宽学生能力域的一门新课

综合技能训练课简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具有全面素质的创新人才,高等教育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正在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各项改革,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综合技能训练"课就是在这改革的大浪潮中孕育而生的 。

大学教育不仅肩负着造就具有高水平业务知识的专门人才,而且担负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任。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从家庭走入学校,由小学而中学而大学,生活经历单一,动手能力极差。无论他们即将从事的是实验科学还是工程实践甚至理论研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宽他们的能力域和实用技能都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综合技能训练"课的开课宗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是要让学生对所要动手的实物具有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积极地而不是消极地实践,在动手的过程中积极地思索。这样,不仅锻炼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实践知识,更体会到了许多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在选择供学生动手的实物中,除了考虑学生感兴趣之外,还应该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特征。因此,该课程把所选择的实物分为四个组,分别是:常用机械组;常用家电组;自行车组和摩托车组。

常用机械组选择了小车床、减速箱、分度头、液压虎钳等机构作为学生分解的对象,其中,车床是最常用的机械加工工具,学生通过对小车床的分解可以了解机械动力的传递过程,齿轮齿条的啮合,刀架的定位机构以及刀架溜板和导轨之间运动间隙的调整。学生拆开减速箱可看到各种机械部件:如各种衬套多联齿轮等,更能了解轴在箱体上的定位;齿轮在轴上的定位;运动的传递等;而对减速箱的装配能让学生在学习使用各种工具的同时了解各常用机械零部件的配合,对工程类有一定机械专业知识的学生,在装配的过程中通过实物了解到各装配尺寸链,这样就使得他们书本上的知识具体化。液压虎钳的拆装让学生了解到螺旋增力机构,使学生对物理学中所学的知识在工程上的应用有更深刻的认识,而分度头能让学生了解精密园周分度方法。

常用家电组选择了洗衣机、电风扇、电饭锅等。洗衣机电风扇电饭锅都是最常用的家电,让学生了解有关常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到电路驱动机械部件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在综合技能训练课中得到全面的训练,我们又增加了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制作,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学习将电路原理图变成电路线路图的过程,同时也了解到常用电路元件的功能、特性及制作过程的基本常识。如焊接线路时,电烙铁应先停放在被焊元件处预热几秒钟,然后把焊锡加在上面,这样焊出的焊点光滑且无虚焊,而学生最习惯的操作是将电烙铁预热后去熔些锡再去焊接,这样的焊点质量极差。另外也让学生了解有些电容是有极性的,电阻的颜色就标示着它的阻值等基本常识。

摩托车的分解更是让学生兴趣盎然。点火部分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人用脚踩动启动杆,链轮带动轴,轴带动磁力电机转子产生电,通过点火线圈产生高压电,而后输送到火花塞打火、燃烧的整个过程,这种能量和能量之间的转变,虽然在课本上早以学过,但通过实物直接观察、感受,这种感觉可就大不一样了,其理解也深得多了。做功部分是对学生触动最深也最使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活塞缸体和曲轴箱的连通,气体推动活塞缸体上下往返运动产生功,输送到偏心轮到齿轮轴、链条,促使后轮行驶。这个过程,让学生了解了通过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成动能,最后推动摩托车运动的全部过程,其中,学生还直观地看到了偏心轮完成的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之间的转变。这些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许还能触动学生大脑里另外一片思维空间,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通过一年的教学,我们体会到,综合技能训练课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对普通工具的使用,增强了动手能力,而且让他们在非常的轻松的环境中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学到了许多实践及理论知识,得到了锻炼,开阔了视野。如有的学生在通过自行车的拆装训练后在总结里深有感触的写到:“自行车前叉和三角架相连而又能转动自如,是因为前叉和三角架上下有两排钢球连接,车把内拉杆和前叉内管有一锥形块,拉紧拉杆膨胀前叉内管,所以两者即连为整体又能活动自如。自行车主动轮是后轮,动力是人,动力的传递是链条,这些是我们过去学过也能看到感觉到的,链条把动力传给后轮是通过飞轮实现的。飞轮座有外环、内环、钢丝挡块及上下两排钢球组成、自行车向前行进时,钢丝弹开挡块入内环槽,使后轮转动前进。当反方向转动链条时,内环压下钢丝挡块使飞轮失去功能。而这一些却是我拆开后才看到的,原来简简单单的自行车也有这么复杂而精妙的机构。”

综合技能训练课以新颖的教学形式在教育改革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这种教学方式是对课堂理论教学必要的丰富和补充,是施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我们深信,随着教育改革的的深入开展,综合技能训练课将在这独特而有效的教学尝试中走得更远。

 

(高天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