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简 报

 

第 222 期

 


中国科技大学教务处编 1999426

深化有科大特色的教学改革进展之五十六

 

 

教育部“力学类专业课程结构改革

和基础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研究”项目

第二次交流会在我校举行

 

教育部“力学类专业课程结构改革和基础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研究”项目第二次交流会于1999422日至424日在我校力学和机械工程系举行。项目组成员单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14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我校副教务长程福臻教授、教务处处长向守平教授、吴敏副处长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程副教务长对会议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祝会议圆满成功。项目组总负责人北京大学陈滨教授简要介绍了第一次交流会以来的工作情况并说明了这次会议的议题和任务。

会议分四个专题汇报、交流了各单位的研究成果。分别是:

1)实验室建设和实验课教学研究

(北京大学陈凌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尹协振教授)

2)多媒体教学研究

(中山大学陈树坚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张培强教授)

3)教材建设和课程改革研究

(吉林大学刘玮教授,北京大学于年才教授,中国科技大学王秀喜教授)

4)人才培养模式、规格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北京大学陈滨教授,复旦大学唐国安教授,兰州大学俞焕然教授,

中国科技大学何世平教授)

代表们对各专题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评议和讨论。北京大学和我校在不拘一格、因材施教、培养具有执着敬业精神和强烈创新意识的优秀学生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为培养一批继续在力学学科深造、最终成为力学学科研究专门人才打下基础,推动力学学科发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与其它学科交叉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是力学教育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北京大学开设了“结构工程”方向,我校开设了“材料强度”、“力学和工程软件”方向,复旦大学则在招生简章中明确标明他们的“理论和应用力学专业”以工程软件为主要培养特色。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如:北京大学为力学系低年级学生开设了“力学史”、“力学概论”等,复旦大学为全校文科学生开设“力学与现代工程”课等,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中山大学争取香港有关商家的资助,研制出比较成熟的“理论力学”和“流体力学”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效果很好。我校演示的“振动理论及应用”和“有限元法”教学软件得到大家的好评。我校和北京大学在实验室改造和建设、实验课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今后继续改革的思路应该是进一步减少讲课时间,让学生做更多实验,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实验室要更多地向学生开放,为学生创造更宽松、更方便的实验条件。会上还讨论了我校的“计算力学基础”,北京大学的“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和教材编写的进展。大家认为,这些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学内容都很有特点,立足点较高,能够适应21世纪教学需要,希望作者抓紧工作,争取尽早出版,高教出版社的代表表示对此一定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大家一致认为自第一次交流会以来项目组各成员单位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圆满完成原定的研究任务和目标,会后要尽快撰写和完成项目总结报告和鉴定申请表,按时向教育部汇报工作。

会上还讨论了“高等学校力学专业基本培养规格和教学基本要求”。对本科生的基本培养规格、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等问题大家根据各自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目前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和管理体制的改变对理科力学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我们应该在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开展理科力学专业建设和改革研究,希望能得到教育部的继续支持。

会议期间,中科院院士、我校力学和机械工程系童秉纲教授和我校原教务长朱滨教授等到会看望代表,并就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问题交流了意见。

代表们对这次会议的组织工作感到满意,并一再表示感谢。

 

(力学和机械工程系 王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