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简 报

第 240 期


中国科技大学教务处编
2000223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

基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今年元月26-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北京召开了“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总结、交流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成绩与经验,把“基地”的工作再向前推进一步。陈至立、朱丽兰两位部长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王乃彦副主任对前一阶段“基地”工作进行了总结。北大、清华、复旦、南大等十一所院校介绍了各自基地建设的情况和经验。在去年教育部组织的对全国61个“国家理科基地”的检查评估中,我校三个“基地”(数学、力学、物理)全部被评为优秀,优秀率为100%,这在被评的22所院校中是唯一的。王广训副校长,三个“基地”的负责人李尚志、何世平、刘文汉,以及教务处长向守平参加了这次会议。

陈至立部长讲话的要点是:1)基础科学的发展需要宽口径的人才,宽口径应是指基础学科意义上的宽口径,如数理化天地生。要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处理好基础学科中传统知识和近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成果之间的关系;2)全国39所大学、14个学科共83个“基地”,是否可以探索理科类基础课程用英语讲课?3)处理好“基地”与重点实验室的关系。应该打通一个渠道,使更多的学生、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基地”的仪器设备,而且可以使用重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4)人才培养的结构要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如美国的一些物理系学生还要学习化学、工业成本核算甚至会计学课程。

朱丽兰部长讲话的要点是:1)“基地”应该建立一种“生态环境”,学术思想活跃、学术交流频繁,要有一种平等竞争的氛围,但同时不要近亲繁殖太厉害;2)学科结构要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考虑全球的发展变化、国家重大政策(如西部大开发),因此对西部地区要加大“基地”支持力度; 3)“基地”是否办得有成效,关键看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怀疑是创新的基础,要培养学生合理地怀疑、同时建立起自信心。

王乃彦副主任在报告中总结了前一阶段“基地”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是:1)办学(教学、实验、实习)条件明显改善;2)图书经费有了基本保障;3)师资队伍得到初步加强;4)教学改革(教育观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材等方面)继续在探索中前进;5)师生教学积极性明显提高。教育界和科技界普遍认为“基地”的建设和基金的设置非常必要、非常及时,把它形容为“雪中送炭”、“久旱逢甘霖”。但能享有这样条件的还是部分大学,甚至只限于其中的“基地班”,而且就是现有的条件也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的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他在会议的总结发言中说,这次会议的“纪要”将呈送江泽民主席,请他批示,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继续给现有“基地”以经费支持,并在国力允许的条件下增加支持力度(总数争取一个亿),同时适当增加“基地”的数目。

(向守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