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本科教育

 

 

第6期(总第268期)2001年4月9日 中国科技大学教务处 编


 

通过科研、教学、生产三结合

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七系地球物理专业将课堂搬到了

“师生文化活动中心”桩基检测工地

 

为了配合一流大学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丰富广大师生员工的文化生活,我校在东区兴建的东区师生文化活动中心,日前已完成了桩基灌注工作。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地球物理专业邀请在中科院岩土所工作的我校校友黄理兴总工程师来校,于2001324日同地球物理专业的部分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了桩基检测工作。次日在七系多媒体教室,黄理兴总工还结合这次桩基检测的实例,为地球物理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博士、硕士研究生详细讲解了桩基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学生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

桩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基础的好坏和牢固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质量。为了增加“地基”的牢固程度和承载力,通常从地表向下灌注一钢筋混凝土桩,可以深达地下坚硬的岩石层,相当于将整个建筑物建在岩层上。在桩基灌注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造成桩的不完整,包括断桩、空洞、裂隙、缩径 、扩径等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承载力,给整个建筑物留下致命的隐患。

为了加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地球物理专业席道瑛教授邀请在中科院岩土所工作的我校校友黄理兴总工来校,共同承担了我校东区师生活动中心桩基的检测工作。这次检测主要是利用地球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检测灌注桩的完整性,寻找可能存在的缺陷和隐患。参加检测的有岩土所的研究人员、七系地球物理专业的部分教师以及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这次检测还得到了系领导的大力支持。整个检测过程中,地球和空间科学系主管教学的副主任刘斌教授一直冒雨在现场指导工作。

东区师生活动中心共有79根灌注桩,均是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桩的直径有90公分和120公分两种,桩的长度平均为25米,桩顶距地面56米。

检测当天下着小雨,再加上在施工过程中挖掘出大量泥土,施工工地一片泥泞,检测时还需下到5米多深的桩孔中布置检测设备,整个检测过程是相当艰苦的。同学们打着雨伞坚持在检测现场,一边协助布置检测设备,一边听老师讲解,直到检测完工。在检测过程中,黄理兴总工结合检测数据向同学们讲解。遇到较为复杂的现象,老师和同学们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利用地球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桩基检测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在这次检测中就发现同一根灌注桩上下两段所用的混凝土分别来自两台搅拌车,中间间隔了十分钟。当然,这对工程质量没有影响。

第二天,在物理楼七系多媒体教室,黄理兴总工结合这次桩基检测的实际数据处理和分析,为地球物理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系统地讲解了桩基检测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在桩基检测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最新研究进展,还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讨论,鼓励同学们今后从事桩基检测领域的科研和应用研究。

这次在学校领导和后勤管理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进行的现场教学,既给同学们上了一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课,也培养了他们的专业兴趣。通过这次现场教学,同学们深深感到地球物理专业不是一个纸上谈兵,高深莫测的学科;原来它与我们的生活如此接近;在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中地球物理学也大有用武之地;为了更好地为生产服务,需要不断地完善理论,改进方法,在这方面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更加重要。老师们也觉得能为学校的一流大学建设把好建筑质量关,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感到非常高兴。在为学校节省费用的同时,也使我们自己的师生队伍得到了锻炼,使我们所掌握的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大家都希望学校能多给他们提供一些这样的实际锻炼的机会。

 

高尔根、宛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