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本科教育

 

                            

第26期(总第288期)2001年12月26日 中国科技大学教务处 编


重视基础教学  培育一流人才

——理学院首届本科物理教学研讨会圆满结束

 

2001127日——9日,理学院召开了首届本科物理教学研讨会。副校长程艺教授、教务处长向守平教授、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朱栋培教授及教务处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了兄弟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参加会议。理学院院长杨国桢院士致开幕词教务处长向守平教授、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朱栋培教授在开幕式上讲了话。理学院副院长周先意教授宣读了吴杭生院士的一封信。吴先生在信中提出了提高科大本科教学质量的7条建议。吴先生建议:把培养一支高水平、有责任心,由青年人组成的教学队伍,列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建议校领导在科大营造出青年人以教学为荣,争相承担教学工作的气氛和环境。建议大幅度调整学校各项政策,终止执行那些诱使青年人轻教学、重科研的提职、奖励政策,代之以鼓励青年人以教学为荣,勇于承担教学工作的政策。

程艺副校长在研讨会上作了大会发言。通过调研,他在发言中详细介绍了加州理工学院全校本科生物理和物理实验课程设置情况、物理专业的物理和数学课程的设置情况,并将科大物理专业与加州理工物理专业的数学课程的内容和学时数进行了逐项的对比,介绍了加州理工学院物理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衔接的具体做法和部分本科生-硕士生共享课程的大纲。使得与会代表深受启发,同时对我校物理教学与国际著名大学教学之间的差异,有了明晰、深刻的认识。

在谈到基础教学对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作用时,程副校长指出:没有真正一流的教学,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一定谈不上是什么一流的大学;没有真正的投入精力到教学工作中去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产生不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培养计划;不深入了解和分析真正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情况,借鉴、消化、吸收他人的先进思想,一切改革只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修修补补、精雕细凿而已,无法建立起真正一流的教学体系;也无法培养出基础扎实,在接受新知识、探索未知的过程中,理解、吸收能力,反应、创造能力,均比他人高出一筹的学生。他希望理学院在教改的过程中,要注意了解和研究国外著名大学的教学情况,学习和借鉴他们的长处;加强与其他学科、院系的沟通和协作。

工程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何世平教授,应邀向大会做了题为“工程科学学院本科生教学改革经验介绍”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何教授对工程学院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计划的完善、培养方案的确定、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以及教学管理变革等方面,从改革背景、改革原则、改革难度、改革措施、改革目的到已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应该注意的问题,现在存在的问题,必须与其它院系协作处理的问题等,进行了逐一的分析、列举,与代表们交流了经验及心得体会,并提出了工程学院本科生对物理教学的要求。何世平教授认为:各学院的教学建设和改革,不一定要依据同一个模式。应该在互相沟通、互相交叉的基础上,保有各自的特色,使得各学院之间,能够既互相交叉、互相协作,又各自独立,不可替代,充分发挥各自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

理学院霍剑青教授、阴泽杰教授、尹民教授、李银妹副研究员,分别以物理实验教学设想与实践《近代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管理》、《高年级物理实验课程建设》、《创建激光力学参数测量实验感想》为题,作了大会发言。

霍剑青教授在发言中介绍了22系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情况。新的实验课程体系,是在打破传统体系的基础上,由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科学小实践组成。它突出了时代性与先进性的实验内容,将科研成果融入实验课程,把课堂与科技前沿紧密结合,并由此产生了面向21世纪的课程教材――《大学物理实验》。多元化教学模式,主要是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教学环境。它的优势在于:可灵活实现实时或非实时的全国性网络教学,同时大大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实现在校教育的多元化。

阴泽杰教授以“目的和意义”、“建设构想”、“实施计划”为内容,向大会介绍了近代物理实验中心的建设及规划。该中心创建了一种新的便于管理、建设和发展的教学实验管理模式。实验中心实行分层次实验的教学方式。由系直接管理,专职人员负责,工作人员实行聘用制。实行:1、建设、管理、教学三者分开;2、面向全校招聘工作人员,中心主任可聘用和解聘中心的工作人员;3、经费统一使用。该中心的特点是:1、实验项目建立在科研成果向教学实验移植的基础上,科研发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2、实验的思路、方法、技术、设备均是先进的,体现该领域发展的前沿水平;3、实验内容体现各学科之间的交叉,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的结合,实验的系统性与灵活性的结合;4、中心鼓励学生利用中心的实验条件,自己提出创新性的实验。这一切,均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培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灵活性、开放性,能力结构具有全面的综合性,既具有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探索能力和研究能力,又具有应用知识的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尹民教授就高年级物理实验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课程内容、课程特色等方面的实践,同与会代表交流了经验。“高年级物理实验”课程具有:教学与科研结合,直接进入学科前沿,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培养的特色。它是对物理教学实验新途径、新方法的一次有益且成功的探索。李银妹副研究员向大会讲述了她创建《激光力学参数实验》的感想:激光力学是多学科交叉基础课程,应该成为面向全校的公共选修实验课。《激光力学参数实验》在物理教学史上(国内外)尚属空白。我校首先开设“激光力学效应”实验,在全国树立了样板,这一举措将有助于提高我校物理教学的质量,同时也树立了我校在教育改革中的形象,提高我校的声誉。

程福臻教授、戚伯云教授、杨维纮教授分别以《电磁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物理课程的改革》、《普通物理教学的体会》为题,明海教授以《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初探》为题,向大会做了交流报告。

程福臻教授就《电磁学》教学组教学改革的几点具体作法向大会做了交流。《电磁学》教学组对评分标准进行了变革,将课堂讨论和小论文均纳入考试成绩,占约20%的比例;设立了课外讲座,拟定了一系列的论题,如:《天体中的磁场及起源》、《纳米磁性》、《加速器和同步辐射》、《现代磁学发展》、《太阳磁场》、《电磁学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等,每学期举办3――4次,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和视野,深受学生的欢迎。编辑了《电磁学教学参考资料汇编》;坚持召开教学情况交流会,及时地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不断提高《电磁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更有效地利用我校优秀的师资资源,他们已开始制作《电磁学远程网上教学》软件,准备摄制《电磁学演示实验录像》,并着手研讨“电磁学与电动力学的关联”;以期通过上述的改革,使得《电磁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交流发言中,戚伯云教授详细的介绍了“普物乙型”的改革构想及实施计划。“普物乙型”的改革,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进行的全面改革,是较为彻底的课程体系的改革。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动画、彩色透明胶片、多媒体软件等;改进对学生的考核方法,编制一套试题库,试行分批、统一命题;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杨维纮教授总结自己十几年来的《普通物理》教学的经验以及他对教学改革的尝试,畅谈了自己对《普物》教学改革的体会。他认为:《普通物理》应采用实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实验的重要性;要使学生理解:物理理论只是相对真理。应该告知学生,研究物理学不能离开哲学的思想体系和方法论。在授课时,可以时空的对称性与一些哲学思想(如马赫原理)为主线,把物理理论讲的更清晰明了;穿插讲述一些历史故事和人类在探索中的成功或失败,尽可能的使理论的建立顺理成章;授课时还应注意设置悬念;要讲授出物理理论的内在美;数学的使用应该适量。

明海教授作了题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初探》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开办《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当前科技发展趋势及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必然结果。目前社会急需这方面的人才,而我们的学生具有很强的理科背景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该专业的建设,使之成为科大本科教育方面的一个闪光点。明海教授全面的介绍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特点;详尽的介绍了他们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及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明海教授特别强调要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要营造甘为人先和宽容失败的氛围;教学方式要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要给学生以广阔的视野。

周先意副院长就理学院的本科物理教学工作,谈了他的几点意见。他指出:教学计划应全院协调,逐步完善。专业(或专业方向)设置应具有综合性、独特性和灵活性。在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上,应注意: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基础与前沿的关系;普通物理与理论物理的关系;专业课与基础课的关系;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在教学方法上,应做到“授人以渔”,将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的教育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实现考、教分离,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要大力推进教材的改革与建设。

周副院长认为:应充分发挥各学科点和教学课程组的作用,课程组既要负责本科课程的教学工作,也要负责对年青教师的“传、帮、带”、助教的选聘和培训以及教学质量的检查等工作。学科点则着重负责本科生专业课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工作。依据各系实验教学改革已取得的成果,可以考虑建立实体化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统一规划、建设物理教学的实验体系;可考虑设主持教授,负责实验教学。

在仔细分析了本院物理类各系师资队伍的结构和基础课教师现状后,周副院长强调,要采取措施,进一步防止物理基础课教师队伍出现“断层”现象,确保我校物理学基础课教学的高质量。为此,周副院长呼吁:

教学成果奖与同级别的科技成果奖应具有同等地位;

教学研究项目与科学研究项目应具有同等地位;

教学研究论文与科学研究论文应具有同等地位。

只有实现这三个“同等”,才可能真正做到教学与科研并重,教员承担基础课教学的积极性,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激发和提高;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梯队才有保证。而在目前,各项政策更宜向教学倾斜。

大会进行了分组讨论。在分组讨论会上,与会代表热烈而充分的讨论了本科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建议:

一、  以人为本  重视教学

1.  改善教师待遇和教学环境;

2.  注意引进教学人才,抓好辅导队伍,研究生第一学期不宜做TA工作;

3.  设置以教学为主的高岗位,待遇与科研同等;

4.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岗位培训工作,坚持青年教师担任主讲必先辅导的制度;

5.  建设实验室的工作和从事科研工作应具有同等地位;

6.  建议学校立项,建设名牌课程,树立名牌教师。

二、  课程建设  贯穿打通

1.基础课贯穿打通:

力学→理论力学、电磁学→电动力学、波动→光学、

热学→热统等课程的贯穿。先编大纲,后写讲义,组建小型实验班,分步进行,注意和数学及实验教学的协调。

2.本科生、硕士生课程打通:

可在本科生高年级时,研究生一年级时,设置共享课。这有利于本科生基础的加强,硕士生教学质量的保证。

3.课程计划可按“本”――“研”7年一贯制设置;

4.以院为单位整合课程。内容的改革,应跳出各个学科的框子,   

  再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整合;

5.注重实验课程的建设。可将几个系的实验教学,以及大学物

  理四级实验和高年级物理实验相整合;

6.科生、硕士生的课程应统一编号;

7.  开设双语课程。

三、  教学手段  教材建设

1.  处理好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关系;

2.  可考虑利用院重点实验室有力的资源优势,为基础教学服务;

3.  制定教材建设规划,并要有经费支持和时间保证。

四、  教学管理  政策支持

1.  理顺院、系关系,“支部建在点上”;

2.  应逐步做到:教学大纲统一,教材任选,主观讲课,考、教分离;

3.  希望学校能明确学分制与到课率问题;

4.  实行教学课程组责任制,课程组活动经费由校或院支持。

5.  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工作中,应将建设、管理和使用分开考虑,建议推广四系经验。

程艺副校长在听取了大会各项发言后指出:重视基础教学,不仅学校要做,院、系要做,每一个教员都要做,都要身体力行,要从改变自身观念做起。学校、院系、教员,三个环节协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是真正的重视基础教学。在教学改革中,院、系不能只是向学校要政策,要有主动性,可以根据本院系的学科设置和教学特点,提出方案,只要通过论证,学校就在政策上和经费上给予支持。

杨国桢院长在会上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本科教学改革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细致的工作,要长期做下去。代表们在会上交流了经验,提出了问题,统一了思想,今后,要一起努力,解决问题,取得成果。

    杨院长指出:本科生五年制改四年制,课程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要组建本科生――硕士生的共享课程,并规范之,使得本科课程、本――研共享课程及研究生课程,成为一个完整、规范、统一的体系。这对培养高质量的本科生、研究生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进行将普通物理与四大力学打通的工作,可以先做一门,也可以办一个试点班,同时做,但要与数学、实验课程协调好。这项工作是物理教学的大胆思考与尝试,有着重要的意义。

杨院长特别强调指出:要向培养学科带头人一样,重视对青年基础课骨干教师的培养;在提职和聘岗时,要向青年骨干教师倾斜;课程教学组在此应发挥重要作用。要逐渐建成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优秀师资队伍。

杨院长要求全院教师立即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教学改革,脚踏实地的开展工作,逐步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以期在两、三年内取得一些成果,推动我院本科教学改革,使得我校本科物理教学有一个新的发展。

在历时三天的研讨会上,与会代表热情洋溢、心情欢快的畅谈了本科教学的重要地位,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我校的本科教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代表们高兴地说:校长、院长、教务处领导、兄弟学院领导都参加了这次会议,与从事基础课教学的代表们坐在一起专题交流、讨论本科教学问题,效果很好,我们非常欢迎。通过这次研讨,大家的心与校、院领导贴得更近了,想法一致了,对各级领导也更加理解了。加强本科基础教学,有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体现出本科教学确实开始处于重要的地位,大家可以更放心的去从事教学和科研,为我校一流的教学作出更大的贡献!

大会在代表们意犹未尽的讨论中圆满结束。

                                              理学院

 

 

 

“基地建设”成效卓著“名牌课程”三项创优

 

日前,据教育部高教司文件公布:我校“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获得好成绩。李尚志教授的《数学实验》课程、程福臻教授的《电磁学》课程、霍剑青教授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获得了创建优秀项目;尹协振教授的《力学专业基础实验系列课》和李尚志教授的《线性代数》获得创建项目。据此,我校数学、物理、力学三个基地共获得三个优秀创建项目和两个创建项目。

由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2000年“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共评审出优秀创建项目48项,创建项目95项。“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从2000年起纳入理科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由先评后建,改为先建后评。目的在于发挥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推出一批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课程。被评为优秀创建项目的课程将给予一定经费的支持。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