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简 报
第16期(总第305期)2002年10月29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编
重视教学工作 探索教学改革之路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举办首届“教学研讨会”纪要
2002年10月18日至20日,酝酿已久的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首届教学研讨会在水上报告厅举行了开幕式。程艺副校长、研究生院虞吉林副院长、教务处向守平处长及有关部门和其他院系的领导、教师近百人参加了此次教学研讨会。
学院院长钱逸泰院士首先代表学院全体师生致开幕词:感谢学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感谢兄弟院系的协助。化学院近年来在基础教学实验室建设,大型仪器设备的增置,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改革,青年教师的培养和TA的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教学和实验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希望化学院全体教师积极行动起来,以此次教学研讨会为契机,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及方法。找出差距,解决问题,努力使化学教学和实验水平有新的提高。
程艺副校长在开幕式讲话中介绍了学校近年来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分析了当前高等教育的状况及我们将要面临的问题,强调了教育是无止境的,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课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是根本。这个根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二是教师的教学责任心。希望化学院此次研讨会在这两个方面做些研讨。
虞吉林副院长对研究生培养的规模发展,质量把关以及提高创新能力做了专题发言。
向守平处长对本科生的教学以及教务处关于从2002级开始实行专业重新选择和个性化学习计划、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修定的要求等做了专题发言。
化学院副院长郭庆祥教授就博士生资格考试的讨论方案做了说明。
张祖德教授就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实验课程和内容的改革,提高实验师资队伍素质,确保教学质量,以及如何用好投入资金,建成国家级示范化学实验中心,做了专题报告。
赵化桥教授根据自己多年教授《普通化学》的经验以及对教学艺术的探索,用生动、富于哲理的语言谈了对课程教学的感悟。他认为:教师授业要有“学术功底+语言艺术”;并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启发式四步教学法”,即:建立教学默契,形成师生共识;引起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情感,情感是动力的源泉;启迪思维方法,思维开启心智之门。
范崇政教授在发言中介绍了学习《物理化学》的重要性,建设和培养一支年轻师资队伍的任务更加紧迫。实行青年教师课程讲授导师制,将当代科研前沿融入基础课程教学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制作课堂电子教案,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邵学广教授以“现状、必要性、建设”为内容,向大会介绍了分析化学课程的改革方案、设想、今后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苏庆德教授就分析化学研究生教学工作,作了专题发言。他从研究生学位课程《当代分析化学》的建设和实践,谈到青年教师的培养,完成好学位课程教师队伍的衔接工作,保证学位课程的延续性和创新性。从实践教学中总结出:没有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就很难有高水平的分析化学研究生教育,强调建设研究生教学实验基地的重要性。
王中夏教授就《有机化学年轻教师的培养》作了交流发言。有机化学组人员少,学生、课时数多,较大的工作量需要有稳定的师资队伍来承担。面对此种情况,他们采取以下措施:教师每人至少承担2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老教师要负责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教学学术讨论、教学观摩、岗前试讲;领导的重视和老教师的表率作用,都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代表陆军以“学生最希望从老师那里学到什么”为题作了发言,提出教师讲课除了注意声音、表情、语速、板书以外,还要使学生有清晰的理论框架,前后呼应的知识深化,运用自如的解题能力,探索未知的创新思维,重点突出的课程讲授印象和了解一些科学史。
大会进行了分组讨论。在分组讨论会上,与会代表就本—硕课程衔接;博士生资格考试;TA的选聘和管理;课程内容及体系改革等主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讨,并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博士生资格考试的实施,势在必行
为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重视对博士生的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使其具有较为宽厚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独立科研工作能力,顺应发展的需要,与国际接轨,化学院率先在学校内探索实行博士生资格考试制度。俞书勤教授在博士生资格考试发言中,详细介绍了国外著名大学的做法:一类是,博士生进校第二年的下学期,进行一次综合性答辩考试。考试有一定的难度,答辩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具备研究工作能力;另一类是系列考试,进校第二个月开始,要考9次,每月一次,参加者5次考试合格就可通过。考试内容面宽、注重基础、知识面广,主要依靠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
二、课程建设、注重本—硕课程衔接和贯通
1.本—硕课程衔接和贯通,一切从实际出发,承认来自不同学校研究生基础的差别,在统一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对研究生的选课进行个性化管理,让基础好的研究生早日进入研究工作。本科生高年级课程,可作为需要学习的研究生的选修课程,不受规定学分限制;
2.加强基础课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进教学人才,请大师讲课,讲科研、前沿,保证研究生教学质量;
3.教学计划的变动,应以院为单位进行整合。课程内容的改革,需要各个环节相互配合;
4.注重实验教学的改革。实验室的改造,加强综合实验。
5.应化专业的发展,适应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从教学和科研工作出发,在院定必修课基础上,着重突出化工过程计算机仿真及实验和分离科学技术技能的培养,抓紧化学工程硕士的招生和培养工作。
三、TA的选聘和管理工作
研究生做TA工作在我校已实行了多年,如何做好TA管理工作,对本科生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个重要环节。目前,TA管理工作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研究生所带TA在外单位教学,存在着“四不管”现象,即:导师不管、主讲教师不管、研究生所在系不管(因TA工作在外系)、课程所在系不管(因研究生学籍不在本系)。我们在讨论中,广大教师一致认为,要加强对TA的管理。建议:
1.加大TA的考核力度,每月实行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资格;
2.明确主讲教师负责制,克服“四不管”现象;
3.可设A、B、C岗,按质按价设岗,奖优罚劣;
4.实行TA资格考试制度,进行岗前实验技能培训,;
5.TA学分与岗位津贴分离,拉开岗位津贴差距;
6.加强TA对考卷的管理。
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根本
1.
恢复教学津贴制,改善教师工作环境;
2.从爱护教师的角度出发,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3.抓好教学质量,核心是师资问题。应重视建立教学与科研并重的优秀教师队伍。
最后,程艺副校长在听取了大会代表发言后,针对与会代表在讨论中提出的八个方面的问题,一一做了详细的、实事求是的答复。对化学院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他对教学工作充满了信心,认为教学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师资,教师应从改变观念做起,好的主意、办法、创意来自于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院系不只是伸手向学校要政策,还可根据本专业的学科设置和教学特点,提出一些可行性实施方案,只要通过论证,学校就可在政策上和经费上给予支持。关于博士生资格考试,他鼓励研究生自学,重视学科交叉,拓宽基础知识面,但也要考虑研究生的承受能力。目标在于提高质量,值得做。改革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期待化学院有所突破,工作做细一些,在具体操作上,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何天敬副院长在会上作了总结性发言。他首先感谢校领导对化学院教学工作的大力支持,指出全院教师要行动起来,借教学质量年的东风,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会议结束后,脚踏实地的开展工作,逐步完善落实会议提出的各项改革措施和方案,使化学院的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化学院教学办公室 罗静
责任编辑:姜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