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简 报
第32期(总第342期)2003年12月30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编
学风调查的分析与思考
【编者按】:理学院就学生的学风、诚信、心理状况等方面,对其所属四个系的一至四年级的学生作了一次较为全面的问卷调查。调查统计结果基本上反映了理学院本科生的现状,并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想法。现将此调查报告全文转载如下,供各院系参考。
一所高等院校,所培养的学生质量如何,能否得到社会的赞赏和认可,是衡量其是否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培养的学生以其宽厚扎实的理论基础、高新灵活的专业知识、踏实创新的科研能力、严谨刻苦的学风著称于国内外。学校的学风好,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高,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学生高素质的直接反映。
随着每年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教学经费虽逐年有所增加,但远不能满足高校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相对于未来教育的发展要求,高校的教学环境急需改善和提升,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急待重视和加强。
理学院承担了全校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理论物理、和普通物理实验的基础教学工作。中国科技大学学生的培养质量如何,理学院担负着至关重要的任务。在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以课堂组为基础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研究、教材建设等教学改革的同时,理学院狠抓学生学风建设和学生政治思想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旧体制的破除和新体制的建立,必将触及不同人的各种相关利益和触发各种思想思潮的交锋,这种过渡时期的矛盾冲突也必然反映到大学校园里来。实用主义、拜金主义、急功近利、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或多或少对学生们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会影响高校的学风建设。为此,理学院就学生的学风、诚信、心理状况等方面,对本院所属一系、二系、四系、二十二系的一年级至四年级学生作了一次较为全面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80份,回收548份(02级145份、01级209份、00级157份、99级37份)。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对于理学院本科生,我们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一、学风良好,专业学习稳定,学习主动性强
1、稳定的心态,良好的适应能力。调查结果表明:74%的学生“以第一志愿录取”在理学院学习,16%学生“以第二志愿”录取。66%的学生“出自个人的兴趣和喜欢”选择了学习数学和物理。学生在理学院学习有一个稳定的心态,所以能很快的进入学习状态,适应学习环境。因此对“校、院、系的教学安排”(包括课程设置、上课时间、教员讲课、作业布置等)近80%的同学表示了满意;80%的学生表示“进入科大后学习负担能承受得了”,甚至15%的学生学习还“游刃有余”。
2、学生学习主动性强。调查显示:学生学习动力和自觉性有55%是出自“个人的理想”;30%来自“竞争的压力”。取得优秀成绩源于“自身努力”占50%,“同学竞争”占14%,至于是“老师教导”仅占4%。说明内因是起主导作用的,这正是优秀的学生生源本质所在。
3、学生学习自觉性强。调查显示:75%的学生“基本不缺课”,18%的学生有选择的上课。调查还显示:“独立完成作业”“与同学讨论完成作业”各是42%和41%,两项占到83%。学生学习自觉性与学风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学习自觉性程度往往是学风的直接反映。学风建设好坏往往能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两者基本上是正相关关系。
4、学生有广泛的学习兴趣。调查显示:除了专业学习外“感兴趣自然科学”的有18%,“感兴趣人文科学”的有46%,两项合计64%。调查还显示:82%的学生听过校、院、系组织的各种学术报告会;87%的学生查阅过图书文献;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评价,认为是出色的有16%,认为是一般的有57%。具有广泛的学习兴趣是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广泛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内动力。有兴趣,产生好奇心理,会驱使其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撞击出智慧的火花。
5、学生对学校学风总体评价是认可的。认为学风很好、好、一般、差的分别是11%、44%、34%、8%。学生对自己所处学习氛围的认同,将会使其更积极更安心的学习。这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表现。
6学生对于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在毕业后的选项中,选择国内读研究生的占47%;选择出国留学的占40%,两项合计占87%。优秀的生源,崇高的奋斗目标是培养优秀人才的保证。
二、以诚实的态度获取知识,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别人
调查显示:对抄袭作业的行为19%的学生认为是“不劳而获不可取”、“对学习不利,从来不做”;65%的学生认为“只要抄懂就行,可以理解”。对于篡改实验数据的行为53%的学生认为“弄虚作假不可取”,35%的学生认为“迫不得以可以理解”。认为学术论文抄袭现象属于“剽窃、作弊、不道德”的学生近乎100%。同学们是非观念清楚,对不诚实行为持否定态度,但也许是课业负担较重,所以学生多以宽容的心态来看待同学中的一些抄作业或实验数据不真的现象。
调查还显示:对于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的原因是“执行校纪不严”“作弊者的侥幸心理”“对作弊认识不清”和“其他”分别占22%、28%、16%、和34%。看来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界约束力力度不够的原因,也有作弊者多种的心理原因。调查还表明学生对于在科大展开诚信教育认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两项占到75%。说明学生反对作弊行为,希望通过诚信教育来制止这种不良行为。
三、绝大多数学生适应学校集体生活,心理状态平稳
调查显示:65%学生作息习惯能按照学校作息安排。39%学生“入睡很快”,43%学生“半小时以后才能入睡”,这两项占到82%。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睡眠状况良好,保证学习精力充沛。心理状况自我评价:14%学生“心情舒畅有信心”,51%学生“心理有压力,但能承受”,两项合计65%。良好的心理状态是顺利完学业的保证。
调查还显示:学生课余时间从事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如上网、与朋友聚会、参加社团、学习、其它分别占27%、13%、9%、31%、37%。学生的体育锻炼“每天都进行”、“每周三次以上”、“每周一次”分别是6%、21%、47%。这是指体育课以外的体育锻炼,说明学生注意体育锻炼。身体健康是完成学业的基础。
四、学生充分地肯定了科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
问卷调查表明:对老师的职业道德评价,18%学生认为很高,59%学生认为高,这两项是77%;还有22%学生认为一般。对老师教学水平评价,9%学生认为很好,44%认为好,这两项是53%;还有39%学生认为一般。
在问卷自由回答中,学生对老师抱有很大希望,“希望有更多教学方面出色的老师”“希望多有教授授课和讲座”“打造中国的普林斯顿,我们需要大师亲密接触”“想听大师授课,这是我来科大的梦想之一”。
五、学生需要有班主任的指导,但也表现出很强的自立性
问卷选择调查表明:需要班主任管理认为“很有必要”的占14%,“有必要”的占38%,两项合计52%。认为“刚入学时有必要”占21%,认为“没必要”占21%,两项合计42%。
在问卷自由回答中,55%的学生满意班主任的工作,42%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包括不回答的)。学生希望班主任给予“心理和人生方向的指导”“希望班主任以朋友身份,多说些有关立志、理想、处世方面的东西”“在学习方法上希望多得到班主任的指导和帮助”“在选择专业、读研、保研、就业等方面给予指导”“需要精神上的鼓励”。学生对班主任抱有很大希望。但也有学生表示有没有班主任“无所谓”,“似乎我们并不需要班主任,尤其是到高年级,我想我们需要的不是来自某一个人,而是来自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六、问卷调查中还反映出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提出措施,加以解决。
1、要注意少部分学生学习稳定性。调查显示以“第二志愿”“第三志愿”“调剂分配”到理学院的学生分别占16%、6%、4%。调查还显示:由于外界影响,如受老师同学影响、受父母影响、出于无奈而选择学习数学、物理的学生分别是13%、4%、17%。虽然是少部分学生,但是,在他们还不了解大学学习的情况下,一次报考定终身,不尽合理。现在学校已采取大学一年级结束后,允许学生再一次选择专业的做法弥补了这一缺憾,这是因材施教,积极培养育人的作法。但在具体操作中,各院还是立足于各院系选优生,而不是基于学生兴趣和学习能力的选择。例如理学院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有的学生已感到不适应,对数学、物理不感兴趣,再学下去只能是加重其负担,但由于一年级学习成绩不佳,而不能转系,结果只有很被动地学下去。以人为本,不仅适用于学习好的学生,也同样适用于学习差的学生。建议:应允许这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转系,只要他拿够转入系所规定的学分,他原在系的学分可以不追究。
2、注重一流学生的培养,特别加强低年级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我们注意到,学生入科大后学习状况调查显示有15%学生学习“游刃有余”。对这部分学生,我们认为应该加强培养,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推荐导师具体指导。现在注重打造精品教材、精品学科,也应注重精品学生的培养。而且他们是大田里长出来得优秀品种,比试验田里种出来得优秀品种更有他们独特的特性。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还有5%的学生“适应不了”,随着年级的增高,这部分人数呈递减趋势,到四年级就没有不适应的人。这说明对一、二年级学生要加强大学学习思维方法的引导,使其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
3、继续弘扬科大的优良校风,加强学生诚信品德教育。调查结果显示:“抄袭他人作业”现象占13%,而且随着年级增高百分比也增高,一年级0.06%、二年级7%、三年级30%、四年级30%。对抄袭作业的态度持“无所谓”的人数百分比也是随年级增高呈上升趋势。上课出勤情况调查显示“几乎都不上”的占3%。按年级调查显示也是随年级增高呈上升趋势。一年级0、二年级0.9%、三年级5.7%、四年级8.1%。这可能有多种原因,到了高年级各种影响也多了,考to、考G、找工作、谈朋友、各种社会活动等。但应该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诚信教育。
4、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我们注意到,调查显示,在课余时间主要从事的活动中仍在学习的学生占31%;参加社团活动只占9%。调查还显示:对校、院、系组织学术报告“从不参加”占6%。对于图书资料“从未查阅”“不知怎麽查阅”占13%,这一项统计按年级增高呈下降趋势。说明我们对学生全面素质发展要提出一定要求,不能只培养读死书、死读书的学生,这样培养不出创新人才。还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他们不只是会看课本知识,而且会主动查找、探询课本外的知识,有涉猎其它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5、注重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多关心学生的心理问题。调查显示,26%的学生“几乎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睡眠状况调查显示:15%学生“难以入睡”“经常彻夜难眠”。心理状况自我评价调查显示:14%学生“压力沉重有时烦躁”,17%学生“信心不足心情郁闷”,两项合计31%。表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不少。由于科大学习紧张,同学之间竞争性强,同学自我期望值高,这些无形的压力,再加上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或个人生活方面的问题不能及时排解,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建议随着学校学生增加,专职心理人员也应增加。校心理咨询中心人员应分工负责与各学院联系,相互配合,深入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6、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值得注意。在问卷自由回答中,对班主任的工作反映“班主任与学生联系太少”“一学期难的见到几次”“希望班主任能多和同学交流,经常来寝室和同学聊聊天”“希望班主任多组织几次班级活动”。
对学校教学方面的反映:对教师提出“象××老师一样的学者型老师太少”“老师教学方法应该加以改进,不要总是满堂灌”“希望老师普通话说得好一些,讲话流畅一些”“一些青年教师水平太差,提高讲师教学水平”“学生要上课,教师要备课”“助教要负责任,批改作业要认真”。
对考试提出“物理学三个班有些课老师授课程度不一致,考试试卷不一致”“不要让不同班老师水平相差太远”“完善试卷批改制度”。以前一个年级一个班,随着招生扩大现在一个年级三个班,学生希望考试面前人人平等,公平竞争,可以理解。
对选课提出“应当采取更灵活的学分制,规定一定的全院必修课,一定的专业必修课,其他课程全作为选修课,同时建立咨询老师制度,对于同学的兴趣做出有意义的建议”“希望选课能更加自由,以便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希望学制能灵活”“跨系跨专业选课能更方便”“不分系、不分专业、入学后,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只要学满规定的学分即可”“不应将高年级的课定的过死,能否在高年级实行弹性教学,在规定的学分范围内,允许同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希望选修课范围更广一些”“现在课程安排还是不够灵活,能自选课堂,自选老师就更好”。看来学生对自主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有更大的自主权。
对教材提出“教材太差,希望出一些自己的优秀教材”“所用教材有些过时,不适用,或者干脆没有教材”“选用好的教材”。
对学校学生管理提出“希望能给本科生宿舍安装网线”的呼声较高。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学生必定要提出这样的要求。另外,学生提出了加强教学楼、图书馆、宿舍的管理,搞好自习环境的要求,应予注意。文明有序的环境是造就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
此次问卷调查的回收率81%,根据统计结果分析,此次调查结果基本上反映了学生的现实状况。理学院的学生有较高的期望值,学习积极主动,自觉性强,学风良好。学生有诚信的品德意识,是非清楚,学生欢迎诚信教育。绝大多数学生身心健康,适应能力强。不容忽视的是少部分学生,他们往往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和重点。如何将少部分有问题学生比例减少应是我们今后工作多加思考的问题。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要求,营造一个培养创新人才的氛围,将是我们未来思考的主要方向。
(习亚昆、芮锋、张韵华、张纪法、叶邦角、浦其荣、汪晓莲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