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教育

教 学 简 报

2007年第17(总第42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  11月20

找准问题症结  实行个性化指导  达到预期效果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实施“爱心工程”的具体做法

 

“爱心工程”是我校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帮扶的一项有效措施。根据教务处“爱心工程”的有关精神,我系在开学初进行学籍清理时,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召开学生工作负责人、班主任和教学秘书参加的会议,专门讨论如何帮扶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具体情况,面对面帮助他们分析学习困难的问题症结,指导他们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督促其参与学校课程强化培训和补考工作。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近三年没有出现因学业问题被中途清退学籍的学生。“爱心工程”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此,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我们粗浅的看法:

    一、针对教学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教育管理者要不断提出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2003年下半年在进行学籍清理时,我们发现个别学生成绩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学业情况令人担忧。经过分析,针对当时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加大教育和管理的力度。为防止学习上出现问题的学生掉队,我系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设立了“个性化学习”管理小组,制定《本科生个性化学习管理办法》,并建立学分下限预警制:当不及格学分数达到1012个学分时,教学秘书要及时将相关学生的名单通知班主任,由班主任提醒学生,预先提出防范措施。此管理办法在当年正式启用,在近几年的执行过程中也不断地得到了补充、完善。

“个性化学习”管理小组的成员由系总支书记、教学负责人、教学秘书和班主任组成。管理小组帮扶的对象是动态的,学生中只要学分达到预警下限,即成为管理小组的关注对象,具体的实施办法是:学生本人先拟定学习计划并附承诺书,班主任帮助修订出合理、具体的学习规划;学生本人一个月向班主任汇报一次,一学期向管理小组汇报一次,并请相关班级的班干部参与监督学习计划的实施;学生的计划书和承诺书同时也告知学生家长,让家长也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中来,使个别“学困生”能切身感受到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关爱。

03级两位学生因沉迷网络游戏,学业面临危机,被列入工作重点。在“个性化学习”管理小组多种救助措施的帮助下,两位学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其中一位正积极备战考研,另一位在考托准备出国。对这些列入工作重点“学困生”的成功救助,班主任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两个管理层面的互动交流,使教育管理工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落实,为“爱心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管理工作机制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学生思想教育机制,增强了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有些导师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并与考试成绩差的同学谈话,分析学习被动的原因,规划新学期努力方向。意在早抓苖头、防微杜渐,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心;进入高年级的本科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还有机会与硕士生、博士生一起参与课题研究,通过师生的双向交流,引导他们认识专业、热爱专业、学好专业,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新找回自我,确立新的奋斗目标。

在进一步实施“爱心工程”的过程中,参与此项工作的管理者认为:“爱心工程”要看准目标,不要搞“一刀切”,对课程补考的相关规定,应有所限定,否则容易出现偏差;应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精神,不要“赶鸭子上架”,让学生产生依赖思想,给教师造成一定的压力。在围绕培养合格人才这一共同目标上,我们将进一步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些。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