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教育

教 学 简 报

2008年第1(总第43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  1月11

我校“质量工程”建设又创佳绩

    200813,教育部又陆续公布了部分2007年度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我校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常务副校长侯建国主持的少年班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和其他5个建设项目一起被批准为新一期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至此,我校在2007年的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中已经荣获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项目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3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教学名师7名。

  2007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要求各高校研究启动质量工程系列建设项目申报工作。我校教务处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积极组织部署申报工作。常务副校长侯建国、副校长窦贤康等相关领导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并于5月份专门成立了我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先后召开多次项目申报动员、推荐会议,积极号召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申报。经过各单位紧张有序的申报准备工作和专家评审组严格的评审淘汰后,我校共向上推荐申报了包括国家级教学团队在内的各种质量工程系列建设项目三十多个。获得批准的建设项目或荣誉称号共二十六项。

  实施质量工程是教育部把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我校而言,质量工程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学校将在此次质量工程的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实施质量工程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深化我校本科教学改革,加大本科教学建设力度,促进我校本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附:教育部20081月批准的我校“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名单:

项目分类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实验区

少年班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侯建国

中国科大微软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实验区

卫国

教学团队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

霍剑青

第二类特色

专业建设点

信息安全

余能海

软件系统设计

周学海

嵌入式系统设计

李曦

教务处

在“自主、设计、实践、探索”中学会创新

——第三届大学物理创新研究型实验论文竞赛

    理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于20071223日下午,在东区1222教室举行了第三届大学物理研究性实验论文竞赛。本学期从500名同学的实验项目中推选出26个项目参加决赛,5名多年从事实验教学研究的教员担任大赛评委。

    学物理创新研究型实验论文竞赛是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学生科研探索积极性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之一,是实验课程的延展。并将实验课程分为两部分:即面上必做实验和同学自主进行设计、创新研究型实验。学生先通过面上必做实验了解、掌握各实验平台的实验基本原理和技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提出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经反复论证,不断完善。学生利用相关的实验平台,独立完成设计实验、数据测量、分析及实验结果的讨论。研究型实验课程特别注重学生独立探索和动手能力的素质培养,实验完成后,学生以科技论文的格式提交实验结果,并在各实验室组织的报告会上,向同学、老师报告自己的实验目的、原理、装置、结果分析与结论等,其他同学提问、讨论并提出建议。通过相互交流,深入讨论,使得学生对自己的研究型实验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各实验室在论文报告的基础上,推选出12个项目参加实验中心组织的决赛。

    这样的实验模式充分体现了创新精神,使学生较早处于科研氛围之中,学生满怀兴趣在自主、设计、实践、探索中学会创新,很自然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综合能力。受到师生的一致欢迎。

    前,物理实验中心多次组织“研究型实验(四级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研讨会,针对选修研究型实验同学的学科特点,自2005年开始,以科学发展观全面审视原有分散的实验项目、实验内容,改建、新建、补充一些在物理学科中具有代表性、有应用价值的实验,建立了三个创新研究型实验平台,即:凝聚态物理实验平台,光学实验平台,核物理实验平台。自上学期开始,课程组将面上必做实验由往年的5分制改为百分制,制定了较详细的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评分标准。实践表明学生重视实验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008年元月3日下午,研究性实验课程组召开学期课程总结会,会上各位老师积极发言,就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解决方法发表各自的看法。通过三届研究型论文实验竞赛的成功举办,不仅大大激励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而且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使他们更好地为创建一流研究性大学的实验教学服务。

    从教学过程看:学生对创新研究性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投入很大的精力对自己的课题进行研究;从竞赛结果看:学生选题广泛,研究深入,有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有当前科研前沿热点;从学生反馈看:十分欢迎这种实验课程模式,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而且在实验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多种能力。

部分学生实验心得体会

理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第三届大学物理创新研究性实验论文竞赛

姓 名

题 目

奖项

  PB05203108 潘余曦PB05203107

  PB05203163

基于STM的激光超声测量

特等奖

张理夏PB05000632 李志超PB05000624

关于蒸发镀铝膜呈蓝色的研究

一等奖

  PB05203062 杨韶月PB05203053

Mg/NaMg/Li 掺杂ZnO薄膜的物性研究

熊  俊PB05203059   PB05203036  PB05203074   PB05203030

ZnO材料传感器——压电及压阻效应的研究

  PB05206072   PB05206117

Co/ZnO稀磁半导体纳米线研究

马  鑫PB05203137 程新心PB05206286

  PB05206079 金晓丽PB05203124

A First Explore into Photocatalysis of ZnO Films

二等奖

  PB05203093 王志强PB05013035

马超尘PB05203090   PB05203024

陈良文PB05203096

基于汞原子、氢原子塞曼效应和斯塔克效应实验的研究及其量子力学解释

  PB05203149 李昭竹PB05203115

  PB05203103 张驾宇PB05203148

光谱技术在研究物质结构中应用

  PB05210096  PB05210107

  PB05203126  PB05203143

  PB05210097

利用ZnO微结构制备疏水性薄膜

李伟利PB05206230 钱朝霞PB05206275

ZAO-Cu2O异质p-n结的制备和特性研究

方敏怡PB05206139   PB05206133

氧化锆掺杂金属离子纳米晶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探究

  PB05203032   PB05203014

水热法制备ZnO纳米棒性质研究

  PB05206215 汪云笑PB05210002

全息干涉法测量杨氏模量的探索

  PB05000605   PB05000611

刘彦韬PB05203211   PB05203173

拉曼光谱机理及其应用的研究

三等奖

郭冰倩PB05206049 刘露璇PB05206114

胡文慧PB05206112   PB05203100

  PB05203065

不同方法制备掺铈氧化物的物性研究

  PB05203224 邢  哲PB05203241

李海涛PB05203098 王江坤PB05203013

ZnO薄膜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研究

王秋实PB05203219 赵占祥PB05203094

唐柔刚PB05203034

基于电、光寻址法的液晶光阀特性研究

瞿学峰PB05203027 方向明PB05203046

  PB05203071

双组分催化非超临界干燥制备SiO2气凝胶研究

余昌钱PB05206058 丁戊辰PB05206064

  PB05206062

La0.67Sr0.33MnO3多晶半导体的制备及其性质的研究

张天翼PB05206003 李师圆PB05206005

谭鸿儒PB05206007

Li掺杂Eu:TiO2结构与发光性质研究

  PB05203026   PB05203028

锂、钠、钾碱金属光谱的获得及研究

  PB05203154 张颉颃PB05203018

刘灵坤PB05203131   PB05203162

激光作用金属、半导体的特性研究

于佳名PB05203017 王肖肖PB05203010

利用G-M计数管探测X射线强度分布

吴瑞雪PB05206091   PB05206105

MnO2PbTiO3的制备和转晶型研究

毛新春PB05206089 孙广旭PB05206032

  PB05206034

光盘的STM研究

马竟斐PB05000629 冯浩旅PB05000638

真空镀膜分层制备PN结的研究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