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教育

教 学 简 报

2008年第15(总第44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  11月28

 

体育教学部举行大一新生体育基础课

教学效果展示

 

为配合学校08-09第一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工作,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体育教学部于1117-21日在东西区操场分别对大一基础体育课(男太极拳、女健美操)进行教学效果检查。所有在操场上课的大一同学集中在操场中央,站成整齐的方阵,在白书军老师的示范下按统一配备的音乐进行太极拳集体演练、展示和互动。教务处和教学督导组部分老师到课进行了观摩、指导,检查了教学效果,并对以这种教学方式配合学校教学检查给予了肯定,同时还提出一些宝贵的建议。

在金广江主任的布置下,体育教学部在学期之初,就对本学期大一基础体育课教学效果展示与检查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工作:

首先,充分利用周三上午例会时间,全体老师进行基础体育课集体备课,针对大一年级基础体育课的特点(男生太极拳、女生健美操),组织老师观看相关标准动作视频,随后在体操房对教学内容进行研讨,以提高太极拳、健美操动作的规范性、统一性。

其次为每位老师配备课程影像资料,做到老师人手一碟太极拳或健美操标准动作的DVD资料,供教师备课之用。

再次,购置相关设备器材,东西区操场、体操房都配有音响设备,供学生集体演练之用,改善了上课环境,让学生体会在舒缓的音乐中进行太极拳演练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通过这次大一新生体育基础课教学效果展示,统一了动作的标准性,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讨,提高了学生动作学习的规范性和积极性,也提高了大一基础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体育教学部通过这次展示,进一步推动了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本次教学效果展示取得预期目的。

体育教学部

 

 

我校电磁学教学团队和基础生物学教学团队

被评为2008年度国家级教学团队

 

    教育部网站近日发布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立项建设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的通知》(教高函[2008]19号),公布了2008年评出的30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名单。我校电磁学教学团队和基础生物学教学团队名列其中。

    国家级教学名师程福臻教授为带头人的我校电磁学教学团队26名教师组成,是一个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创新意识强,每年承担1800多名本科生约18个班的电磁学课堂教学任务,每年都有70%以上任课老师被学生评为优秀。团队建立20多年来,不断探讨新时期的物理教学的新理念,探索物理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实行多元化教学。做到“教师培训、课堂教学、课外教学三并重”,不断实践、改进和提高,将《电磁学》课程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电磁学》课程于1994年成为我校物理类最早建成的一类课程,1999年被教育部审定为“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2000年被评为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优秀项目”,2001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年被评为“安徽省精品课程”,2005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国家级教学名师施蕴渝院士为带头人的我校基础生物学教学团队20名教师组成,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占本团队成员总数的70%,具有很高的科研水平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人员组成体现了老中青相结合的特点。主要承担生命学院本科生一年级和二年级的生命科学导论、植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近20门基础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团队成员承担的《生理学》课程被评为2004年“国家精品课程”,《生物化学》课程被评为2007年“安徽省精品课程”。近年来,该团队申请国家级教学项目2项,申请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13项,学校教学项目近10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5篇。出版教材10部,出版教学光盘4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

建设国家级教学团队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要求各高等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做好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通过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探索教学团队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模式,为兄弟院校培训教师提供可推广、借鉴的示范性经验。

                                           教务处

 

 

我校新增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和一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了“200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我校向守平教授主持的天体物理概论课程和缪柏其教授主持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荣膺国家精品课程称号,以王中夏教授为负责人的化学专业被批准为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点。至此,我校已有1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7个特色专业建设点。

精品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要求各高校精品课程进一步加强建设,不断改善网络条件,更新和完善课程网上教学资源,并取消登录用户名和密码,向全国免费开放,为我国各高校课程建设提供优质资源和建设经验,以此推进我国高校课程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有效期为5年。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是优化高校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措施。教育部要求项目承担学校和项目负责人要充分认识项目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特色专业点建设工作,大力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专业建设,切实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的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