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教育

教 学 简 报

2009年第2(总第45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  215

陈初升副校长与数学系教师

座谈数理基础教学

    20081219日下午,陈初升副校长到数学系调研,并召开数学系教师教学座谈会,教务处处长刘斌陪同前往。

    座谈会上,数学系主任陈发来首先汇报了数学系教学工作简况,他用PPT展示了数学系所获的四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十多本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以及数学系所获得的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介绍了数学系的师资力量和目前的教学任务,数学系每年开设128门课程(按课堂数计数),其中公共数学课程100门,约7000学时,研究生课程30门,2400学时,教师人均220学时。

    在本科生培养方面,数学系不断完善和修订教学计划。08-09第一学期开设了数理经济学专业相关课程,近期和中科院联合筹办了“华罗庚班”,其培养方案、课程规划也已制定完成。最后就数学系面临的人员缺编等困难和问题向陈初升副校长进行了反映。

    陈初升副校长肯定了数学系教师的教学成果,他指出数学系承担着学校重要的教学任务,数学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多于学校教学工作量的平均水平。公共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关系到科大本科生数理基础,而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正是科大学生的特色之一,他希望更多的教授来给一年级本科生上数学基础课。同时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会在人才引进,岗位设置等方面充分考虑教学的需求,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对和中科院联合举办的“华罗庚班”陈初升副校长表示赞赏,他希望各院系能在教学上不断创新,办出特色。

    会上,陈祖墀,麻希南,胡森和潘永亮等老师相继做了发言,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和教学管理等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数学系教学研讨会纪实

    20081213日数学系在全系范围召开了教学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探讨数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如何加强公共数学基础课建设。

    研讨会上,陈发来主任首先介绍了理科人才基地建设项目进展情况,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工作。目前数学系拥有人才基地中的条件建设项目和能力提高项目,以及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点等众多优势资源。他同时介绍了本学期数学系教学工作状况,以及有关本科人才培养的新举措:和中国科学院数学和系统研究所联合创办“华罗庚班”的建设目标和初步教学计划;已在实验中的 “数理经济学”方向的开课情况。前者重在培养一批致力于数学研究的高水平的数学人才,后者给数学系本科生扩大了课程选修范围,为他们个人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宋光天教授介绍了和数学系四个年级本科生召开教学座谈会的情况,归纳和分析了各年级学生对数学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例如,低年级同学对“初等数论”的开课学期提出了一些建议,高年级学生则指出专业选修课基础数学部分的课程偏多,应用数学部分的课程偏少。

    数学系共有史济怀、陈祖墀和季孝达三名课程教授。三名课程教授都在研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

    史济怀教授介绍了“数学分析”课程建设的历程,其中由常庚直和史济怀教授编写的“数学分析”是国家十五、十一五优秀教材。目前“数学分析”课程正在为申请精品课程做准备。

    陈祖墀教授作为微积分课程组组长,介绍了本学期微积分课程组的教学活动情况,以及对助教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强调了教材建设在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他希望更多的教授能为本科生讲授微积分。

    季孝达教授介绍了复变函数和数理方程课程建设情况,数理方程课程去年被评为中科大精品课程,课程建设促进了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课程组还召开了物理学科教师座谈会,以了解物理专业对数理方程的需求。

    稍后,会议分成两组进行讨论。

    第一组由胡森教授负责,重点讨论数学系的教学问题,他们就如何掌控课程深度和广度的关系展开讨论并达成共识:在教学改革中不能降低对数学基层课程数学分析和线性代数的要求。郜云教授还类比了国外和国内数学系学生的培养模式。

    第二组由陈卿教授主持,主题为公共数学基础课程建设。公共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全校本科生的教学质量。教师们从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上进行了分析,包括各门课程的内容划分和衔接,课程组之间的交流等。

    此次到会教授人数达到数学系在校教授90%以上,会议最后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此次研讨会解决了一些问题,达成了一些共识,促进了各课程组间的了解,对于加强数学系教学建设、提高数学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数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