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教育

教 学 简 报

2009年第21(总第46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  11月30

我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再创佳绩

 

近日,安徽省教育厅、财政厅以教高[2009]9号文公布了2009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名单。我校一批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被评为2009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今年的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从5月底启动,内容包括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精品课程、教学名师、数字图书馆等5类项目,其中4类与我校有关。经过紧张的申报材料准备和院校两级的评审筛选,我校在7月中旬完成了向省教育厅的推荐申报工作。

经过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和结果公示,我校以汪志勇教授为负责人的物质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以周丛照教授为负责人的医药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2009年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编译原理和技术”等11门课程被评为2009年省级精品课程(详见附表);缪柏其、宋光天、苏淳、叶邦角、尹协振5位教授荣获2009年度“省级教学名师奖”;我校图书馆被批准作为“安徽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总馆。

实施教学质量工程是提高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教育厅要求各高等学校要紧紧围绕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并积极实施本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建设方案,积极构建国家、省、高校三级质量工程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各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执行和监督力度,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建设投资和预期目标的实现。

                                                        教务处

我校2009年省级精品课程名单(11门)

序号

课程名称

主持人

类别

1

编译原理和技术 

陈意云 

本科

2

符号计算软件 

张韵华 

本科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缪柏其 

本科

4

实验力学 

尹协振 

本科

5

数学分析 

史济怀 

本科

6

数学物理方程 

季孝达 

本科

7

信号统计分析 

叶中付 

本科

8

材料合成化学 

陈春华 

研究生

9

地球动力学 

黄金水 

研究生

10

基因的分子生物学 

田长麟 

研究生

11

计算机数学 

顾乃杰 

研究生

 

 

我校新增一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教育部财政部日前以教高函[2009]16号文公布了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名列其中。至此,我校已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创建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在中国科学院“全院办校、所系结合”方针的推动下,该专业与中科院计算所、软件所、沈阳计算所以及微软亚洲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了深层次的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建立了长期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多年来,该专业培养了大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许多从本专业本科毕业的学生已成为我国乃至国际计算机界的领军人物。

建设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措施。教育部财政部要求项目承担学校和项目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建设特色专业的重要意义,紧密结合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切实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要在学校网站设立专栏,对外公布项目的建设内容、实施方案和进展程度等相关信息,加强有关建设成果的宣传推广,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作用。教育部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根据《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任务书》进行检查和验收。

教务处

 

 

基础生物学教学团队召开教学研讨会

 

20091179日,基础生物学教学团队召开了教学研讨会。会议特别邀请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级教学名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乔守怡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教务处处长、生命科学学院陈建群教授,北京大学原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首批国家精品课程《细胞生物学》主持人丁明孝教授作了报告。教学团队负责人施蕴渝院士、学院书记滕脉坤教授、副院长周丛照教授以及团队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

117日的会议上,复旦大学乔守怡教授作了《遗传学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和改革展望》的报告,就遗传学课程和实验的教学内容、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教学结构体系、教学改革思路等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乔守怡教授以遗传学课程的章节设置和具体实验为例,提出了检验课程体系的认知性、思想性、创新性、交互性、信息趣味性、衔接性、可行性和科学性等检测指标。南京大学陈建群教授以《生命科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为题,从背景与思考、改革思路、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作了报告。陈建群教授结合南京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介绍了按专业学术类、交叉复合类和就业创新类进行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模式,开设新生研讨班课程,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方案和特点等方面的情况。我院周丛照副院长介绍了我院遗传学实验教学的情况。

 

119日的会议上,北京大学丁明孝教授就《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作了报告。丁明孝教授结合科学研究的过程,就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学科发展与实验教学的困惑、如何解决实验教学的问题等方面作了论述,提出了以创新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改革实验教学的思维模式,并以具体实验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文献阅读、实验设计、操作、记录、报告、讨论等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和道德水平。我院郭振副教授也介绍了我院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情况。

与会全体人员围绕报告内容进行了多方面的热烈研讨和交流。通过与国内各高校交流和合作,将对提高我院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水平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生命科学学院

 

 

信息学院召开本科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

 

111719日下午信息学院在院会议室分别召开了09级、08级学生座谈会。校教学督导李嗣福教授应邀出席。学院党委书记唐安渝老师,副院长刘发林老师,23系执行主任傅忠谦老师,信息安全专业主任俞能海老师,学院教学委员会卫国教授,教学秘书刘双红、曹文萍老师,学院分团委书记袁国富老师等参与了座谈会,09级学生代表和08级学生代表约40余人代表各个专业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学院本科教学秘书主管张淑梅老师主持。

张淑梅老师强调本次会议的目的是倾听同学们对教学方面的感受、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同学们的切身利益。希望同学们抛开顾虑,畅所欲言。

与会同学们争相发言,他们对自身学习状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以及出勤等方面均提出了积极的建议,也指出了一些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希望改进的具体方面。

与会的领导和老师们认真听取了学生的心声,对学生们的自评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对提出的问题也进行了积极而深入的探讨和回应。

08级学生反映,进入大二后,随着课程难度增加,学习兴趣减弱,有的同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厌学现象,持得过且过的心态;有的同学一味追求GPA,目标不明确。对此刘发林老师指出:能否把握自己是决定大学期间成败的关键,身为科大学生更应力争上进,勇于追求。刘院长引用“法乎其上,得其中;法乎其中,得其下”的古语,鼓励同学们志存高远,不能把眼界局限在一时一地。

此外,就“教师评价体系”的后续反馈及效果这个学生十分关心的问题,刘老师也进行了介绍。他对评价体系的操作流程和该体系对教学的促进作用等,为同学们做了详细的解释说明。

卫国教授指出应当将学生反映的情况及时与相关院系联系,与具体的老师沟通,设法解决。同时他希望同学们逐步摆脱依赖思想,掌握学习方法,要学会课外自学;有些课程虽然现在和专业联系不多,但对个人的后续能力发展作用很大。

校教学督导委员会李嗣福教授希望广大新生能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培养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他指出院系课程设置是各系老师精心设计安排并经过许多届学生证实的,注重对学生整体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希望大家把握时机,认真学习。

唐安渝书记要求班委对学习困难的同学多帮扶,化解他们的畏难消沉情绪,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少同学对于老师和助教的平时教学提出了具体的意见,与会的老师均一一做了认真记录,表示会将同学们的意见转达,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老师们也建议同学们平时加强和老师沟通,帮助老师改进自身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

两场座谈会都在热烈、坦诚的气氛中进行,圆满达成预期效果。与会老师们认为,这类座谈会契合了“以学生为本”的方针,必将会给予今后的教学工作以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会后同学们也纷纷表示,通过这样的互动,原先的许多疑惑豁然开朗,促进了同学们和院系老师之间的交流和信任。

信息学院教学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