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系:

根据本学期教学工作及校学位办相关工作安排,2025届(2021级)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结题工作于4月25日起进行,具体工作安排见流程图(附件1)。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学生自主“查重”检测
为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质量,加强诚信机制建设,培养学生学术研究中科学引用文献资料的良好习惯,杜绝抄袭、拷贝等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学生须登录教务系统对2025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检测。
(一)使用者、系统开放时间
我校应届毕业本科生及因论文而结业学生;4月25日—5月25日进行。检测结果“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重合率)≥10%,或总字数<1万字认定为不合格。
(二)检测对象
所有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本科生所完成的毕业论文(设计)是以论文形式作为创作成果的,在初稿提交前均须登录教务系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重复率的检测;后续有文本内容修改也应重新进行查重检测(系统将保留最新一次的查重结果)。
(三)检测软件
教务系统(网址:https://jw.ustc.edu.cn/)
(四)系统使用办法(见使用手册)
提交论文时可以选择word、pdf格式。查重高峰期可能稍缓出结果,请耐心等候,不要关闭系统页面。每人总计有4次检测机会,由于终稿提交时要求执行查重,建议初稿及修改阶段查重次数控制在3次内,请慎重上传。
二、学生初稿提交及答辩申请
凡通过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和论文检测合格的学生,应于4月25日—5月12日内登录教务系统,完成提交答辩申请表、上传毕业论文初稿(军工保密项目除外)、选择答辩单位(建议学生选择修读专业院系进行答辩)。逾期不提交答辩申请将取消本批次答辩资格。
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工作上报相关要求,学生必须在系统内上传pdf格式的论文原文,论文附件内题目必须与系统内课题名称一致。论文格式见附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使用word格式撰写论文的同学,请将论文另存为pdf后上传。我校也提供正版福昕PDF编辑器供使用,下载见:https://software.ustc.edu.cn/。
三、论文评阅
为切实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与相关材料规范性,今年起对论文初稿实行“1+1论文评阅制”,即学生完成初稿提交后,导师须评阅论文并给出评价;导师或学院安排至少1名非导师的同行专家评阅论文,评阅专家必须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论文评阅开放时间为4月25日—5月25日,原则上要求导师或学院必须在学生提交初稿后48小时内完成评阅专家配置,导师及评阅专家必须在7天以内完成论文的评阅工作。
导师及评阅专家应当从选题意义、写作安排、逻辑构建、专业能力以及学术规范五个方面,认真阅读学生的论文及相关答辩申请材料,给出是否通过的结论以及评阅意见或修改建议。如论文评阅未通过,学生需结合评阅意见修改后提交给该老师重新评阅,直至两位老师的评阅均通过后方可获得答辩资格。如到论文评阅截止时间仍有评阅结果为不通过,将不允许该学生进行答辩。
四、答辩
各院系应成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委员会,由院长或分管教学副院长担任答辩委员会主任,负责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以及督察工作。
(一)答辩材料清单:
-
每位学生应提交的答辩材料应当包含导师签字的答辩申请表、论文检测报告、论文、论文评阅结果等;课题类型为实验型的应提交与毕业论文内容相关的原始实验记录本;
-
学生在答辩前打印以上材料,导师确认材料达到答辩标准后进行签名批准,学生提交教学办。
(二)答辩组织分组
各院系应在答辩前对全体答辩学生进行分组进行答辩,要特别关注本院到院外做毕业论文的学生,提醒学生及时网上申报、关注答辩安排。
(三)答辩要求
各院系应按校教字[2021] 37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修订)的有关规定负责组织完成答辩工作。院系应对答辩工作安排、答辩要求、答辩流程和答辩评分标准等制定详细规则,并于5月20日前向教务处提交答辩详细规则。
各答辩组要由不少于3位中级职称以上相关专业教师,答辩组组长为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各答辩组应事前阅读本组论文,高标准,严要求做好答辩评审工作,严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原则上每个学生答辩时长不得少于10分钟,请答辩组认真记录答辩意见。
(四)成绩录入与推优
院系答辩委员会应给出最终成绩。毕业论文成绩记载为五等级制,学生成绩的优秀率(A-及以上)应不超过答辩学生人数的30%。校级优秀论文由学生所在院系推选,按做毕业论文学生数的 5% 进行推荐。各单位应确保在6月10日前完成系统内的成绩录入与推优工作。
论文终稿与装订、相关材料存档等工作另行通知。
特此通知。
教务处2025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