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下午,复旦大学段怀清教授应邀来校为科大学子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人文通识类主题报告:《惊回首,汉语中文的世纪之变——“西学东渐”与汉语中文的近现代处境》。段怀清教授作为中国国际汉学(中国学)研究会理事,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其开设的MOOC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读》刚一上线选课量就达到一万多人。整场讲座同学们认真聆听、热情互动,气氛活跃。本场报告会由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燕老师主持。

段怀清教授首先从国学大家马一浮老先生到浙江大学任教讲起,学习中国的知识,首先要“起信”,不能带着怀疑。章太炎先生曾说过:“不读经无以自处,不读史无从爱国。”知识,不仅仅是西方的数理化,还有我们中国独有的知识。小到族谱、地方志,大到国史,都是我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以学生们熟悉的《孔乙己》小说为例,段怀清教授以他深厚的学术素养和深入浅出的讲授风格,向师生们剖析了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晚清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过程中知识、思想、价值所出现的矛盾、混乱状态。在西方文化的浸润下,各种新思潮在中国迭次兴起,对中国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这种变化在文化领域具体表现为“西学东渐”与晚清新知识运动,以及清末的“两废”、“两兴”。
他指出,当下的中国应该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中国知识分子的本土科学,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要靠每一个人,单薄的文化理念是没有生命力的。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更要有广博的人文情怀。段教授希望未来中国的知识图景是中学和西学真正交融在一起。只有中国学者在西学的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西学领域留下中国名字时,中西学才能实现真正的结合。

本场报告会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段教授通过丰富确凿的史实,学贯中西的视野,赢得了同学们经久不息的掌声。此次报告会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暨“科技人文讲堂”系列之一,由教务处、人文科学学院联合举办。
教务处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