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核心综合实践环节,既是对学生四年本科学习成果的全面总结与综合检验,也是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实践载体。为深入贯彻我校“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精神,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强化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修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等文件规定,学校决定自2025年9月9日起启动2026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与开题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题工作

(一)选题工作要求与时间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请各学院组织召开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教师参加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会议,明确选题的核心要求。选题须立足所属学科专业的理论前沿或现实应用问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与研究方向,鼓励结合科学研究、工程实践或交叉学科课题设计研究内容,同时兼顾选题的深度与广度,合理控制研究难度与工作量,确保学生可在规定周期内完成研究任务。

学生与指导教师应通过双向选择确定研究课题。学生可依据个人研究兴趣主动联系导师沟通选题方向,或选择导师在教务系统中发布的课题;经双方充分研讨确定选题内容后,学生须登录教务系统填写并提交选题申请,经指导教师审核确认通过后,方可进入开题准备阶段。

教务系统选题确认提交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28日。所有在校内或校外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均须在此截止日前完成系统选题确认并通过导师审核。上一学年度未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或答辩、补答辩未通过的学生,必须参加本次选题工作,否则将无法获得毕业论文(设计)学分。

(二)指导教师资质与职责

指导教师须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切实履行全过程指导职责。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4人,且所指导的课题内容不得重复。指导教师作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第一责任人,须全面负责学生的学术规范指导与研究过程管理。

(三)校外及跨学科选题管理要求

学生赴校外单位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须签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校外单位做毕业论文协议书》(境内单位)或填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赴境外单位做本科毕业论文申请表》(境外单位),并经所在学院审批通过后报教务处备案。校外单位导师仅可担任第二指导教师,第一指导教师必须为我校在职教师,且由第一指导教师负责教务系统审核及研究质量全程把关。学生若前往北京地区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并需学校协助解决住宿问题,详见《赴北京地区开展毕业论文住宿申请通知》。上述校外选题相关备案材料提交至所在学院的截止时间为2025年10月31日

跨学科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例如课题方向涉及交叉、导师归属单位与修读院系不同等),须提交书面申请(见附件7),经修读专业所在学院审批通过上传至系统(“选题结果查询”模块)后方可实施,确保选题核心内容与修读专业保持高度关联;建议由修读专业所在学院的教师参与联合指导

二、开题工作

(一)开题申请要求与时间安排

选题确认后,学生须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系统的文献调研,完成开题任务书撰写,并于2025年9月29日-10月24日期间登录教务系统提交开题任务书。开题任务书须包含详细的研究目标、核心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文献综述、时间安排计划等;其中文献综述部分须充分反映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动态,参考文献数量不得少于10篇,且须保证文献种类的多样性及时效性。

(二)开题答辩组织与时间要求

学生的开题任务书经过导师审核通过后,须根据任务书内容准备开题答辩报告。学生修读院系须组织不少于3位评审专家组成开题答辩小组,重点审核选题的创新性、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契合度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开题答辩工作须于2025年10月31日前全部完成。未按时提交开题申请或开题答辩未通过者,不得进入后续环节。

三、毕业论文(设计)全流程时间安排

2026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涵盖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检测与评阅、答辩、归档、抽审等关键环节,具体时间安排如下。请各学院强化全流程质量管控,严格审核选题与开题质量,督促学生合理规划研究进度,按时完成各阶段任务。

毕业论文全流程管理工作由学生修读院系负责,包括少年班学院学生和个性化修读学生。

  1. 选题阶段:秋季学期第1-3周

  2. 开题阶段:自选题确认后,至秋季学期第8周前完成

  3. 中期检查:春季学期第1-2周

  4. 论文提交与评阅:春季学期第9-10周学生提交论文,第11-12周完成指导教师评阅及同行专家评阅

  5. 答辩阶段:春季学期第13-14周(约10个工作日内)

  6. 终稿存档:答辩成绩录入综合教务系统后1周内

  7. 校级论文抽审:春季学期第15-16周

特此通知。

教务处
2025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