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
| 成果名称 | 获奖等级 | 获奖年份 | 获奖单位 | 主要完成人 |
|---|---|---|---|---|
| 理实交融 拓展创新 构建大学物理互动教学体系 | 特等奖 | 2015 | 物理实验中心 | 卢荣德 程福臻 刘斌 万树德 周幸祥 郭玉刚 王晨 |
| 基础力学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 | 特等奖 | 2015 | 工程学院 | 陈海波 郑航 郭扬 吴恒安 |
| 可重构核与粒子物理实验平台 | 特等奖 | 2015 | 物理学院 | 金革 李锋 陈炼 梁福田 刘升全 |
| 生态学研究型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特等奖 | 2015 | 生命学院 | 沈显生 刘晓燕 张倩 邸智勇 |
| 系统训练、科学指导,在大学物理实验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一等奖 | 2015 | 物理实验中心 | 王中平 陶小平 代如成 张增明 孙腊珍 |
| 引领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带动大面积学生的跨学科实验教学督导和实践 | 一等奖 | 2015 | 化学学院 | 郑小琦 李晶 霍剑青 沈连婠 顾为兵 轩植华 |
| 三学期制下研究型化学实验课程的建设 | 一等奖 | 2015 | 化学学院 | 黄微 李维维 郑媛 高明丽 |
| 教材《当代科技艺术》 | 一等奖 | 2015 | 人文学院 | 张燕翔 |
| 网上在线考试和自测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 二等奖 | 2015 | 生命科学学院 | 赵 伟 臧建业 沈显生 周丛照 |
|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 | 二等奖 | 2015 | 管理学院 | 黄攸立 |
| 化工膜分离特色实验内容的持续建设 | 二等奖 | 2015 | 化学学院 | 冯红艳 徐铜文 汪耀明 杨伟华 |
2013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
| 成果名称 | 获奖等级 |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 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 |
|---|---|---|---|
| 加强质量工程建设构建个性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 特等奖 | 教务处 | 陈初升 窦贤康 刘 斌 李 蓓 汤家骏 叶大鹏 崔建生 |
| 多层次研究型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 特等奖 | 物理学院 | 张增明 王中平 张宪锋 孙腊珍 霍剑青 张 权 |
| 基于国际基因工程机器竞赛的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 | 特等奖 | 生命学院 | 洪 泂 刘海燕 罗昭锋 梁 治 |
| 研究型大学(理工科类)的大学英语个性化课程体系改革和实践 | 一等奖 | 人文学院 | 崔海建 汪 滔 李萌涛 徐守平 张曼君 许振宇 |
| 经管类学生体验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 一等奖 | 管理学院 | 梁 樑 曹威麟 华中生 芮 锋 朱洪超 瞿启发 |
| 以质量为核心构建机械与测控专业 融合的理工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 一等奖 | 工程学院 | 王 翔 褚家如 李永新 任传胜 干方建 |
| 研究型大学有机化学系列课程绿色创新实验平台建设 | 一等奖 | 化学院 | 查正根 汪志勇 郑小琦 郑 媛 兰 泉 刘晓虹 |
2012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
| 成果名称 | 获奖等级 |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 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 |
|---|---|---|---|
| 发挥教学团队功能,建立本科基础物理教学的创新体系 | 特等 | 物理学院 | 叶邦角 刘斌 尹民 陈向军 朱晓东 程福臻 向守平 |
| 基于能力培养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总体规划与体系建设 | 特等 | 计算机学院 | 陈国良 李廉 冯博琴 周学海 何钦铭 张龙 马斌荣 苏中滨 龚沛曾 郝兴伟 |
|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及成效探索 | 特等 | 化学院 | 侯中怀 朱平平 刘光明 査正根 金谷 黄微 陈锴 张汉昌 杨伟华 刘卫 |
| 华罗庚班数学英才培养实践 | 特等 | 数学院 | 陈卿 欧阳毅 汪寿阳 刘聪文 叶郁 |
| 科教结合高质量培养国家核工程与核技术紧缺人才 | 一等 | 核学院 | 常振旗 盛六四 王相綦 张皓 赵平辉 |
| 基于互动机制与心理契约的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 | 一等 | 管理学院 | 曹威麟 华中生 郭江平 瞿启发 芮锋 朱洪超 |
| 以国家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集群构建及辐射作用 | 一等 | 人文学院 | 孔燕 沈克祥 宋怡 徐晓飞 韩庆艳 |
| 电磁学演示实验理实交融系统的探索与实践 | 一等 | 物理学院 | 卢荣德 程福臻 周幸祥 王晨 郭玉刚 |
| 本科生力学课程可视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一等 | 物理学院 | 陶小平 黄环 甄素贞 |
| “西方科学史”教材建设 | 一等 | 人文学院 | 石云里 胡化凯 |
| 分析化学实验“2+1”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强化 | 一等 | 化学院 | 金谷 姚奇 志胡祥余 李娇 |
| 《地球与类地行星构造地质学》(第2版) | 一等 | 地空学院 | 刘德良 沈修志 陈江峰 叶尚夫 |
| 大学物理二级核物理实验平台改造 | 一等 | 物理学院 | 金革 文斐 |
| 完善《财务管理》实践性教学的思考 | 一等 | 管理学院 | 曹崇延 |
| 以自主与兴趣学习为目标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 二等 | 化学院 | 张汉昌 胡万群 宛寿康 李维维 邵伟 盛翔 张万群 柯玉萍 杨凯平 |
| 本科生创新能力开拓与培养——探究式设计型化学实验、开放式研究型化学实验 | 二等 | 化学院 | 姚奇志 金谷 胡祥余 李娇 |
| 定量分析化学中的去公式化解析策略 | 二等 | 化学院 | 邵利民 |
| “创业管理”课程的情境教学模式 | 二等 | 管理学院 | 丁栋虹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电子教案研究 | 二等 | 人文学院 | 张德广 张翔 刘仲林 |
| 基于《当代科技艺术》实现新媒体科普传播教育教学体系的创新 | 二等 | 人文学院 | 张燕翔 |
2010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
| 成 果 名 称 | 获奖等级 | 获奖单位 | 获 奖 人 |
|---|---|---|---|
| 大学英语口语考试系统的研发及其相关口语测量的应用研究 | 特等 | 教务处 | 吴敏 叶 艳 庄智象 李萌涛 邵敏勇 |
| “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及相关课程教材的持续建设及其辐射与示范作用 | 特等 | 化学院 | 朱平平 何平笙 杨海洋 |
| 符号计算教学研究和实践 | 特等 | 数学系 | 王新茂 陈效群 张梦萍 张 瑞 张韵华 |
| 建设适应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教育技术平台 | 一等 | 教务处 | 汤家骏 崔建生 叶 艳 朱鹏云 戚佳慧 |
| 致力拔尖人才培养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一等 | 物理学院 | 张增明 孙腊珍 霍剑青 浦其荣 张权 |
| 信息安全课程体系建设 | 一等 | 信息学院 | 李卫海 刘双红 俞能海 程绍银 薛开平 |
| 绿色化学导向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 | 一等 | 化学院 | 査正根 汪志勇 郑小琦 郑媛 |
| 编译原理课程的全面建设 | 一等 | 计算机学院 | 张昱 陈意云 郑启龙 郭 宇 李兆鹏 |
| 以RoboGame活动为载体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 一等 | 教务处 | 孔凡让 王建平 刘志刚 刘永斌 李晓峰 |
| 本科教育创新与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 | 生命学院 | 牛立文 滕脉坤 沈显生 丁丽俐 周丛照 |
| 面向国家需求,探索天文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 一等 | 物理学院 | 王挺贵 林宣滨 袁业飞 向守平 程福臻 |
| 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心理契约理论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 一等 | 管理学院 | 曹威麟 陈华平 华中生 郭江平 田 飞 |
| 计算机硬件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 一等 | 计算机学院 | 何克东 徐照林 郑赤鸥 王恒才 马军 |
| 生态毒理学教学改革 | 二等 | 地空学院 | 尹雪斌 刘晓东 林汉华 刘颖 |
| 《天体物理概论》教材建设 | 二等 | 物理学院 | 向守平 |
|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强化科学人文素养研究 | 二等 | 人文学院 | 潘正祥 陈小林 方贤绪 方本新 张翔 |
| 信息安全专业网络安全类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 | 二等 | 信息学院 | 薛开平 洪佩琳 程绍银 杨福荣 卢汉成 |
| 管理类本科生毕业实习设计探索 | 二等 | 管理学院 | 梁 樑 华中生 张增田 朱 宁 李海东 |
| 基于web的分布式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 二等 | 工程学院 | 沈连婠 李木军 孙 袁 施添翼 夏宁翔 |
| 力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 二等 | 物理学院 | 杨维纮 向守平 刘 斌 叶邦角 |
2008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
| 成 果 名 称 | 获奖等级 | 获奖单位 | 获 奖 人 |
|---|---|---|---|
| “并行计算”精品课程的建设及其辐射与示范作用 | 特等 | 计算机学院 | 陈国良 徐云 郑启龙 吴俊敏 孙广中 |
| 创建《电磁学》教学创新团队,普遍提高《电磁学》教学水平 | 特等 | 物理学院 | 叶邦角 程福臻 张璞杨 蒋一 |
| “4C”教育创新体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MPA专业学位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 特等 | 管理学院 | 梁樑 陈晓剑 冯锋 |
| 《地震学原理与应用》课程建设 | 特等 | 地空学院 | 刘斌 倪四道 朱良保 戴志阳 |
| “高分子物理实验”精品课程及其教材建设 | 特等 | 化学院 | 朱平平 杨海洋 何平笙 金邦坤 周惠琳 |
| 《机械制图》课程改革 | 一等 | 工程学院 | 沈连婠 李木军 王翔 邬玉亭 王瑞芳 |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 | 一等 | 数学系 | 陈发来 张韵华 邓建松 岳兴业 |
| 力学专业课程体系整合 | 一等 | 工程学院 | 何世平 胡秀章 王秀喜 尹协振 |
| 统计专业与数学类本科概率论课程建设 | 一等 | 管理学院 | 苏淳 陈昱 冯群强 吴万益 |
| 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 一等 | 地空学院 | 刘桂建 房明惠 江玉平 彭子成 |
| 课堂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 一等 | 教务处 | 叶大鹏 李静 邓继胜 王晓荣 张润东 |
| 本硕贯通中级有机实验课程建设 | 一等 | 化学院 | 汪志勇 王中夏 郑小琦 查正根 |
|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与实践 | 一等 | 信息学院 | 顾为兵 贾伯琪 白雪飞 谭立湘 尹东 |
| “电路基本理论”新教学模式实践 | 一等 | 信息学院 | 刘同怀 杜宏伟 胡新伟 朱俊株 尹华锐 |
| 研究性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平台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 一等 | 物理学院 | 张增明 孙腊珍 霍剑青 浦其荣 张权 |
| 所系结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建设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交叉学科博士点 | 一等 | 信息学院 | 吴刚 王劲林 奚宏生 倪宏 朱明 |
| 研究生培养教学体系的创新建设 | 一等 | 研究生院 | 李晓光 陈伟 林红 刘海清 万洪英 |
| 编译原理课程实践改革与探索 | 一等 | 计算机学院 | 张昱 陈意云 张昊中 郭宇 李兆鹏 |
| 大学新生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 | 一等 | 信息学院 | 谭立湘 贾伯琪 顾为兵 帅建梅 尹东 |
| 数值计算方法课程建设探索和实践 | 一等 | 数学系 | 张韵华 张梦萍 陈效群 王新茂 张瑞 |
| 数据结构及应用算法 | 一等 | 信息学院 | 朱明 尹东 顾为兵 袁平波 |
| 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教学和实践 | 一等 | 人文学院 | 柴松 王洪武 金广江 张群 赵曼赟 |
| 软件工程硕士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 | 软件学院 | 李曦 叶勇 丁箐 陈香兰 姜明 |
| 整合机械工程基础实验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 一等 | 工程学院 | 李永新 王克逸 王翔 竺长安 |
| 拓展大学英语教改试点成果 系统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 一等 | 人文学院 | 周炳兰 李萌涛 邵敏勇 徐戎荣 |
| 围绕国家大科学工程,培养复合型天文研究人才 | 二等 | 物理学院 | 王挺贵 林宣滨 袁业飞 向守平 程福臻 |
| 结构化学教学改革 | 二等 | 化学院 | 陈东明 胡水明 何天敬 侯中怀 李群祥 |
| 分析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加强 | 二等 | 化学院 | 金谷 姚奇志 胡祥余 黄莉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 | 二等 | 化学院 | 杨萍华 姚连增 蔡维理 徐维民 |
| 热科学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建设 | 二等 | 工程学院 | 王晓宏 程文龙 叶宏 严新华 |
| 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操作系统课程建设 | 二等 | 信息学院 | 顾为兵 贾伯琪 钱海 苏仕华 万寿红 |
| 信息安全特色专业建设 | 二等 | 信息学院 | 俞能海 李卫海 刘双红 薛开平 程绍银 |
| “信号统计分析”的课程建设及成果 | 二等 | 信息学院 | 叶中付 徐旭 |
|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研究 | 二等 | 人文学院 | 潘正祥 吴兆雪 方贤绪 陈小林 |
| 地球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 二等 | 地空学院 | 谢端 刘文忠 史进良 |
| 协同互动的质量工程研究与应用 | 二等 | 管理学院 | 曹威麟 陈华平 杨正 郭江平 朱宁 |
| 学生综合素质与教学质量分析 | 二等 | 管理学院 | 缪柏其 孔燕 戴小莉 丁澍 李莉 |
| 教学支撑平台建设 | 二等 | 教务处 | 崔建生 邵敏勇 叶艳 崔峰 温庆华 |
| 图论与组合网络理论教材建设 | 二等 | 数学系 | 徐俊明 |
| 《植物学拉丁文》研究生教材建设 | 二等 | 生命学院 | 沈显生 |
| 整合英语学习与实践,全面提高研究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 二等 | 人文学院 | 孙蓝 陈纪梁 崔海建 |
| 质谱学理论与技术教学研究 | 二等 | 地空学院 | 彭子成 刘桂建 贺剑峰 刘羿 罗超 |
2004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
| 成 果 名 称 | 获奖等级 | 主要完成人(单位) |
|---|---|---|
|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 一等奖 |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设计团队(集体) |
| 物理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 一等奖 | 尹 民 周先意 霍剑青 孙腊珍 李永平 |
| 数学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 一等奖 | 数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 |
| 实现多元化教学,全面提高《电磁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 一等奖 | 叶邦角 程福臻 戚伯云 秦 敢 |
| 公共数学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陈发来 张韵华 陈效群 季孝达 汪琥庭 陈秋桂 李 娟 |
|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 一等奖 | 明 海 章江英 李银妹 吴云霞 王声波 李永平 |
| 力学实验课程改革 | 一等奖 | 尹协振 张寒虹 续伯钦 何世平 |
| 系统改革精密机械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 一等奖 | 王琪民 李永新 王 翔 沈连婠 连东侠 王克逸 |
| 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多模式机械制图教学系统 | 一等奖 | 沈连婠 邬玉亭 王瑞芳 王琪民 |
| 计算机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周学海 王 洵 赵保华 王煦法 杨寿保 贾伯琪 |
| 数字电路和数字系统设计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一等奖 | 李 辉 陆 伟 戴蓓蒨 |
| 编译原理课程系列教材建设 | 一等奖 | 陈意云 张 昱 郑启龙 |
| 通信类课程与实验的建设与改革 | 一等奖 | 徐佩霞 黄胜华 张志坚 |
| 陶瓷文化与陶瓷工艺课程综合建设 | 一等奖 | 汤书昆 王 祥 吴 刚 周先稠 |
| 以认知主体为本,以语言实践为中心的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一等奖 | 孙 蓝 龚 立 陈纪梁 徐守平 王建忠 |
| 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新路 | 一等奖 | 周炳兰 刘瑞华 徐林荔 吕 炯 许家金 |
| 全面提升高分子物理重点课程的教学质量 | 一等奖 | 何平笙 朱平平 杨海洋 |
| 非生物学类本科生《生命科学》教学体系建设 | 一等奖 | 沈显生 刘 兢 施蕴渝 李树美 张文锐 |
| 地球科学教学互动的建设与实践 | 一等奖 | 孙立广 刘 斌 谢周清 |
| 基于校园网的综合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 一等奖 | 向守平 李 蓓 吴 敏 邓继胜 刘志刚 |
|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物理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 二等奖 | 刘之景 |
|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 二等奖 | 孙腊珍 吴瑞生 宋克柱 万树德 孙金华 杜淮江 |
| 《力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 二等奖 | 杨维紘 戚伯云 向守平 叶邦角 |
| 非物理类力学网络课程的研制 | 二等奖 | 张璞扬 戚伯云 张 权 |
| 热科学教学实验分层次施教 | 二等奖 | 李业发 王桂娟 袁小平 张有为 王永富 张承美 武全萍 |
| 基于B/S结构的中国科大考试智能管理系统 | 二等奖 | 陈恩红 李 蓓 张润东 邓继胜 |
| C程序设计实践指导与练习 | 二等奖 | 贾伯琪 白雪飞 何汝梅 谭立湘 王上飞 尹 东 张四海 |
| 体育课教学内容和运行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二等奖 | 金广江 柴 松 周先稠 胡宗好 徐雄杰 |
| “两课”教学有效性研究 | 二等奖 | 潘正祥 吴兆雪 尹 霞 李德才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实践 | 二等奖 | 孔 燕 杨映秋 张 旭 沈克祥 |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 | 二等奖 | 俞红云 李卫芳 王秀海 沈为群 王玉珍 |
| 管理学科类系列综合实验开发 | 二等奖 | 王卫平 苟清龙 曹彩凤 徐晓燕 吕 萍 |
2002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
| 成 果 名 称 | 获奖等级 | 获奖单位 | 获 奖 人 |
|---|---|---|---|
| 科技成果引入物理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 一等 | 吴柏枚 刘鸿图 谢建平 王声波 李银妹 | |
| 高等数学网上教学系统 | 一等 | 张韵华 陈效群 陈秋桂 季孝达 顾新身 汪芳庭 赵涛 汪琥庭 | |
| 固体物理实验方法 | 一等 | 吴自勤 刘文汉 轩植华 刘宏图 周先意 康士秀 吴柏枚 | |
| 化学信息学课程建设 | 一等 | 邵学广 | |
| 结构生物学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 一等 | 施蕴渝 牛立文 滕脉坤 吴季辉 龚为民 刘海燕 | |
| 《系统与控制》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 | 一等 | 魏衡华 丛 爽 吴汉生 王大欣 李隆 奚宏生 吴刚 | |
| CPU设计实验系统 | 一等 | 王恒才 徐照林 | |
| 《PLD与数字逻辑电路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 一等 | 李辉 陆伟 戴蓓蒨 | |
| 加强评估保障体系建设为提高教学和生源质量服务 | 一等 | 缪柏其 戴小莉 | |
| 力学专业课程结构和基础课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 一等 | 王秀喜 何世平 尹协振 胡秀章 | |
| 远程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系统 | 二等 | 李萌涛 周炳兰 邵敏勇 | |
| 博士生政治课教学课件设计与方法创新 | 二等 | 徐飞 | |
| 《自然辩证法原理》课程建设 | 二等 | 史玉民 洪进 孙启贵 徐飞 刘仲林 | |
| 以认知主体为本的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二等 | 孙蓝 龚立 陈纪梁 徐守平 王建中 | |
| 《电磁学》(非物理类)教材 | 二等 | 张玉民 戚伯云 | |
|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教学改革 | 二等 | 陈祖墀 | |
| 图论与网络拓扑结构学科交叉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二等 | 徐俊明 | |
| 高分子科学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 二等 | 何平笙 杨海洋 朱平平 | |
| 化学物理基础实验 | 二等 | 李疏枌 何天敬 俞寿明 戴静华 张立敏 | |
| 利用硬件设施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二等 | 沈显生 张文锐 曹垒 李祥 | |
| 《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 | 二等 | 陈湘川 白永胜 李祥瑞 孙红荣 胡兵 孔令芳 | |
| 生物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 | 二等 | 徐耀忠 汪铭 李祥 陆曦 | |
| 利用小型智能机器人开展大学生研究计划 | 二等 | 常国栋 周荷琴 李峰 帅建梅 易淑萍 李存芹 杨明 | |
| 计算机控制教学实验装置——电烤箱温度控制系统 | 二等 | 魏衡华 吴刚 李隆 王大欣 吴汉生 岳大志 翟文敏 | |
|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建设 | 二等 | 梁晓雯 裴小平 李玉虎 戴逸民 | |
| 信息通信网 | 二等 | 李津生 洪佩琳 | |
| 《面向对象理论与C++》课程教学和实验体系 | 二等 | 傅忠谦 郭明明 周正葆 | |
| 商学院本科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开发 | 二等 | 王卫平 梁樑 苟清龙 徐晓燕 曹彩凤 吕萍 | |
| 《振动理论及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 二等 | 张培强 王琪民 | |
| 网上选课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 | 李蓓 朱滨 邓继胜 张燕翔 |
荣获200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学成果项目
| 成 果 名 称 | 获奖等级 | 获奖单位 | 获 奖 人 |
|---|---|---|---|
| 数学实验课程建设 | 一等 | 数学系 | 李尚志 陈发来 吴耀华 张韵华 |
| 大学物理实验的改革与实践 | 一等 | 天文与应用物理系 | 霍剑青 王晓蒲 熊永红 赵永飞 |
| 并行算法类教学基地建设 | 一等 |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 陈国良 安 虹 顾乃杰 许胤龙 黄刘生 |
|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产学研与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相结合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 一等 | 火灾实验室 | 范维澄 王清安 张和平袁宏永 胡 源 |
| 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 | 一等 | 力学和机械工程系 | 何世平 韩肇元 尹协振 王秀喜 胡秀章 |
| 以全面素质教育为主线,开展以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 一等 | 教务处 | 向守平 吴敏 李蓓 戴小莉 高天芳 |
| 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 | 一等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戴蓓倩 杨基海 刘同怀 李辉 杨金法 |
|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 | 一等 |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刘政凯吴 敏 李萌涛 俞能海 何 佳 |
| 率先举办教改试点班,积极探索优秀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 | 一等 | 少年班 | 少年班 |
|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技术CAI软件 | 一等 | 自动化系 | 周荷琴 冯焕清 等 |
| 强化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化《电磁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 一等 | 天文与应用物理系 | 程福臻 张玉民 熊曹水 胡友秋 戚伯云 |
| 面向21世纪女生体育课教学改革 | 一等 | 体教 | 周先稠 朱信龙 胡宗好 徐雄杰 李海英 |
| 《大学英语》听力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研制 | 一等 | 教务处 | 吴 敏 李萌涛 邵敏勇崔海建 丁 星 张燕翔 |
| 培养高素质化学人才-提前开设物理化学课程 | 一等 | 化学物理系 | 范崇政 王基容 屠 兢王文楼 庄叔贤 |
| 研究生〈高等量子力学〉课教学 | 一等 | 物理系 | 夏上达 |
| 普通生物学实验室改建 | 一等 | 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系 | 鲁润龙 李 祥 张文锐沈显生 尹路明 |
| 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 -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 一等 | 哲社部 | 刘承华 |
| 学生业余兴趣小组的创立与发展 | 一等 | 力学和机械工程系 | 尹协振 董桂荣 何世平杨基明 潘 艺 |
| 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编写 | 一等 |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 何平笙 |
| 机械制图网上课程的研制 | 一等 |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 沈连婠 邬玉亭 王琪民等 |
| 网络化数字化全自动校园调频英语广播系统的建设 | 一等 | 教务处 | 邵敏勇 吴 敏 张 晖丁 星 |
| 校史纪念馆-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 | 一等 | 档案馆 | 丁毅信 刘 杰 方黑虎 张 勇 胡胜友 |
| Internet网络及其化学资源 | 一等 | 化学系 | 蔡文生 |
| 核化学课程建设 | 一等 |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 陈文明 |
| 成人教育计算机课程系列教学改革 | 一等 |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 顾为兵 徐长炎 周中平贾伯琪 何汝梅 谭立湘 |
| 制冷空调综合实验室建设 | 二等 |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 陈则韶 季 杰 方贵银李 川 李业发 |
| "两课"系列课程建设与改革 | 二等 | 哲社部 | 吴兆雪 李德才 吴绳贵李 萍 张德广 |
| 线性代数的目标教学改革探索 | 二等 | 教务处 | 卢业广 郑业龙 |
| 热工课程体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 二等 |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 陈则韶 |
| 先进控制系统实验教学研究与平台建设 | 二等 | 自动化系 | 魏衡华 吴 刚 岳大志吴汉生 翟文敏 |
| 健美课程建设 | 二等 | 体教 | 曹定汉 |
| 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建设 | 二等 | 自动化系 | 常国栋 陈宗海 帅建梅王 雷 |
| "误差与数据处理"教学改革与创新 | 二等 | 天文与应用物理系 | 轩植华 |
| 单变量控制理论和设计教学改革 | 二等 | 自动化系 | 庞国仲 吴 刚 薛福珍魏衡华 王 雷 |
| 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改革与实验室建设 | 二等 |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 卢结成 高世昕 李 辉陈力生 |
| 非电类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 二等 |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 顾为兵 朱 嘉 贾伯琪周中平 刘 勇 司 虎 |
| 因材施教多开课开好课 | 二等 |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 徐长炎 |
| 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设计 | 二等 |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 郭明明 李 斌 周正葆何 力 王 安 |
| 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课程建设 | 二等 | 自动化系 | 朱 明 |
| 新兴学科-相变储能的课程建设 | 二等 |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 张寅平 胡汉平 苏跃平 |
| 《PLD数字逻辑电路设计》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实践 | 二等 |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 李 辉 |
| 电路与系统教学与实验成果 | 二等 |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 葛 云 张贻升 唐 建王荣生 郭 立 |
荣获1996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学成果项目
| 成 果 名 称 | 获奖等级 | 获奖单位 | 获 奖 人 |
|---|---|---|---|
| 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教材) | 一等 | 计算机系 | 陈国良 |
| 大学物理实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 | 一等 | 基础物理中心 | 王晓蒲 霍剑青 |
| 火灾安全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一等 | 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 | 范维澄 王清安 程晓舫杨邦荣 吴龙标 |
| 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 一等 | 外语系 | 方宜庆 周炳兰 崔海建龚 立 |
| 数学建模与数学教学改革 | 一等 | 数学系 | 李尚志 陈发来 王树禾 |
| 新的教学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 一等 | 化学物理系 | 俞书勤 何天敬 |
| 等离子体化学课程的构建与教材建设 | 一等 | 应用化学系 | 赵化侨 |
|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实践 | 一等 | 教务处 | 朱 滨 吴 敏 孙 卫张大伟 |
| 中国古代科技文献学与科技史料库建设 | 一等 | 科学史 | 张秉伦 郑坚坚 方晓阳石云里 |
| 创建面向未来的多媒体通信教学体系 | 一等 | 无线电系 | 刘政凯 李津生 朱 薇屈玉贵 司晓春 |
| 积极开拓、严格管理、注重质量、发展成人教育 | 一等 | 成人教育学院 | 奚富云 万炳奎 丁毅信王正纪 胡 旭 |
| 《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及应用》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 | 一等 | 电子技术基础部 | 周佩玲 傅忠谦 马建军郭明明 万炳奎 |
| 激波动力学课程及教材建设 | 一等 | 力学与机械工程系 | 韩肇元 尹协振 |
| 《数值方法与数字仿真》课程的创建与教学实践 | 一等 | 电子技术基础部 | 吴耿锋 顾雨民 程 铮(非数学系) |
| 《实变与泛函》课程建设 | 一等 | 数学系 | 叶怀安 季孝达 顾新身 |
| 大屏幕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的研制与实践 | 一等 | 基础物理中心 | 盛定远 刘 坚 谈尔强 |
| 组合数学课程建设 | 二等 | 计算机系 | 孙淑玲 |
| 成人计算机应用教育 | 二等 | 计算机系 | 周基桑 |
| 《数据结构》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研究 | 二等 | 计算机系 | 龚肓昌 |
| 德智并重、创造条件、培养高质量研究生 | 二等 | 应用化学系 | 钱逸泰 |
| 《管理科学定量分析引论》教材 | 二等 | 信息管理与决策科学系 | 侯定丕 |
| 硕、博英语精读课程建设 | 二等 | 外语系 | 陈纪梁 孙 蓝 仝晓红 |
| 科技英语专业建设 | 二等 | 外语系 | 张光前 龚 立 崔海建 |
| 线性代数试题库系统研制与实践 | 二等 | 数学系 | 张韵华 陈效群 李百浩丁友东 徐 飞 查建国许甫华 |
| 《高量》、《群论》课程建设 | 二等 | 物理系 | 夏上达 |
| 《物理化学》的启发式教学 | 二等 | 化学物理系 | 范崇政 伏义路 庄叔贤陈从香 王基镕 |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 二等 | 化学物理系 | 邵良衡 崔献英 |
| 微机网络教学实验室建设 | 二等 | 近代物理系 | 金 革 王庆琪 吴孝义张永明 |
| 近代物理专题课程建设 | 二等 | 近代物理系 | 宫竹芳 汪兆民 叶云秀 |
| 力学基础实验课程建设 | 二等 | 力学与机械工程系 | 伍小平 胡时胜 尹协振胡小方 魏 俊 |
| 现代数字系统实验课程建设 | 二等 | 无线电系 | 梁晓雯 裴小平 朱近康程卫东 |
| 加速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跨世纪人才的培养 | 二等 | 无线电系 | 刘政凯 朱近康 王仁华李津生 孙卫东 |
| 计算机在生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二等 | 生物系 | 陈湘川 孔令方 |
| 少年班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及实践教学 | 二等 | 少年班 | 叶国华 肖臣国 胡薇薇方 峻 尹华真 |
| 广义相对论引论(教材) | 二等 | 基础物理中心 | 王仁川 |
| 固体物理实验方法课程建设 | 二等 | 物理系 | 吴自勤 张泰永 吴泳华轩植华 阮耀中 |
| 计算机辅助大学物理系列投影软件 | 二等 | 基础物理中心 | 吴 强 杜英磊 胡岳东彭铁梁 陈慧平 |
| 近代物理实验课程建设 | 二等 | 基础物理中心 | 吴泳华 霍剑青 张淑真梁伟圣 赵永飞 |
| 创造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探索 | 二等 | 哲社部 | 栾玉广 |
| 高年级物理实验建设 | 二等 | 物理系 | 姜文娣 陈慧余 罗售余尹 民 郭大浩 |
| 物理系固体化学课程改革 | 二等 | 物理系 | 张慰萍 陆肖璞 林碧霞 |
| 科技信息专业本科培养模式的研究 | 二等 | 信息管理与决策科学系 | 李正中 贾怀京 董 雨 |
| 成人教育中电子技术教学实践 | 二等 | 电子技术基础部 | 徐长炎 |
荣获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学成果项目
| 成 果 名 称 | 获奖等级 | 获奖单位 | 获 奖 人 |
|---|---|---|---|
| 数理统计专业研究生课程建设 | 一等 | 数学系 | 赵林城 方兆本 缪柏其 |
| "量子光学"学位课程的创立和建设 | 一等 | 物理系 | 郭光灿 |
| 化学物理专业建设 | 一等 | 化学物理系 | 俞书勤 刘凡镇 |
| 计算物理学的教学创新与实践 | 一等 | 近代物理系 | 马文淦 |
| 理论力学教学改革 | 一等 | 力学和机械工程系 | 徐燕侯 李宗芬 胡秀章 |
| 信号与系统教学法探讨 | 一等 | 无线电系 | 徐守时 |
| 推进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开放 | 一等 | 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 陶善昌 |
| 分子遗传学教学 | 一等 | 生物系 | 李振刚 |
| 以科研指导和充实教学的方法,建立并发展"量热技术和热物性测量"课程 | 一等 |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 陈则韶 葛新石 |
| 天体物理研究生教学改革实践 | 一等 | 天体物理中心 | 程福臻 周又元 尤俊汉张家铝 |
|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 二等 | 数学系 | 杨孝先 薛春华 陈秋桂 |
| 非数学系实变与泛函课程的创建与发展 | 二等 | 数学系 | 叶怀安 顾新身 季孝达 |
| 非数学系线性代数课程教学 | 二等 | 数学系 | 钟立敏 许甫华 贾忠真 |
| 固体光学与材料专业毕业论文强化训练 | 二等 | 物理系 | 郭常新 方容川 张慰萍 |
| 经济与行为类学科教学探索 | 二等 | 管理科学系 | 马 扬 |
| 高等函授教育的数学教改 | 二等 | 数学系 | 王树禾 |
| 普通物理教学中基本材料选择和表达法研究 | 二等 | 基础物理中心 | 孙宗扬 |
| 电子线路实验教学改革 | 二等 | 电子技术基础部 | 杨遇春 高世炘 |
| 对理工科学生交叉学科教育的改革 | 二等 | 电子技术基础部 | 张作生 |
| 文学与写作课的改革与成果 | 二等 | 少年班 | 陈韶麟 |
| 坚持办刊正确方向,推动教育事业 | 二等 | 教育与现代化研究室 | 谈宜曙 戴小莉 张泰永 |
| 单片机教学与实验室建设 | 二等 | 计算中心 | 张培仁 刘振安 马 云 |
|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理论建议与教学改革 | 二等 | 哲社部 | 王树云 |
荣获198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学成果项目
| 成 果 名 称 | 获奖等级 | 获奖单位 | 获 奖 人 |
|---|---|---|---|
| 少年班十年超常教育 | 一等 | 超常教育部 | 肖臣国 陈宏芳 汪惠迪 |
| 理科大学高年级物理强化教学 | 一等 | 近代物理系基础物理中心 | 朱栋培 程稼夫 郭光灿 张永德 |
| 深入贯彻《大纲》,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 一等 | 外语系 | 龚立等 |
| 教务管理计算机科学化 | 一等 | 教务处 | 朱 滨 孙沂春 岳丽华 |
| 物理教学的改进与教材建设 | 一等 | 基础物理中心 | 张玉民 |
| 天体物理研究生教学改革实践 | 一等 | 天体物理中心 | 程福臻 周又元 尤俊汉 张家铝 |
| 电子线路方面课程教学改革 | 一等 | 电子技术基础部 | 戴蓓倩 |
| 物理型数学基础课教学改革 | 一等 | 数学系 | 张鄂棠 |
| 数学系的代数课教学 | 一等 | 数学系 | 查建国 |
| 创建我国计算机化学学科与教学体系 | 一等 | 化学物理系 | 张懋森 |
| 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 | 一等 | 计算机系 | 冯玉琳 |
| 高分子物理专业课程教学 | 一等 | 应用化学系 | 何平笙 马德柱 |
| 教学、科研、服务相结合 | 二等 | 结构中心 | 周贵思 |
| 本科生教学规律研究 | 二等 | 基础物理中心 | 秦家桦 |
| 基础物理实验改革与提高 | 二等 | 基础物理中心 | 基础物理实验室 |
| 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 | 二等 | 电子技术部 | 庄镇泉 |
| 微机实验室建设及其教学研究 | 二等 | 电子技术部 | 万炳奎 |
| 数字电路与微机原理教材 | 二等 | 电子技术部 | 崔蕴真 刘同怀 刘 萍 |
| 审美教育与研究 | 二等 | 哲社部 | 秦裕芳 |
| 数值方法课教学与实验室建设 | 二等 | 数学系 | 刘儒勋 |
| 微分方程基础课教学改革 | 二等 | 数学系 | 王树禾 陈祖墀 薛鑫恒 |
| 非数学系数学教材建设 | 二等 | 数学系 | 严镇军 |
| 高年级物理实验 | 二等 | 物理系 | 姜文娣 李银妹 |
| 物质结构新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验 | 二等 | 化学物理系 | 李俊清 何天敬 王 俭 |
| 统计力学课的教学改革 | 二等 | 近代物理系 | 汪秉宏 |
| 流体力学多层次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改革 | 二等 | 力学与机械工程系 | 尹协远 马晖扬 庄礼贤 |
| 冲击动力学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 | 二等 | 力学与机械工程系 | 李永池 |
| 数字图象恢复与重建课程的教学法 | 二等 | 无线电系 | 刘政凯 |
| 信息传输原理的教学改革 | 二等 | 无线电系 | 徐佩霞 黄胜华 |
| 更新教学内容 注重能力培养 | 二等 | 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 胡友秋 |
| 重视生化实验课教学实践 | 二等 | 生物系 | 陈曾燮 吴秋莺 许真玉 |
| 深化改革,从严治学--创建精密工程专业 | 二等 |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 金泰义 殷谅询 郦 明 |
| 机械设计教学成果 | 二等 |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 曾慧玲 俞巧云 王英英 |
| 控制系统设计课程建设 | 二等 | 自动化系 | 姚佑莉 |
| 电路理论课教学 | 二等 | 自动化系 | 吕碧湖 |
| 治理教学环境,调整改革计算机专业教学 | 二等 | 计算机系 | 陈国良 |
| 无机化学教学与研究 | 二等 | 应用化学系 | 郑能武 |
| 普通化学教材与教具建设 | 二等 | 应用化学系 | 刘志滨 |
| 管理科学的教材与教学研究 | 二等 | 信息管理与决策科学系 | 侯定丕 |
| 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现代化 | 二等 | 管理科学系 | 潘群儒 潘用芳 |
| 自动检测课程教材 | 二等 | 管理科学系 | 张是勉 |
| 现代化CAD教学 | 三等 | 计算中心 | CAD教学组 |
| 新编教材适应时代(力、热、群论应用) | 三等 | 基础物理中心 | 孙宗扬 |
|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 | 三等 | 电子技术部 | 陈洪亮 |
| 高速优质建成电路实验室 | 三等 | 电子技术部 | 刘根泉 |
| 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 三等 | 哲社部 | 朱超南 |
| 坚持高难要求,促进教学内容现代化 | 三等 | 数学系 | 叶怀安 |
| Jordan标准形 | 三等 | 数学系 | 周永佩 |
| 学生开放实验室 | 三等 | 物理系 | 张鑑华 |
| 《核与粒子物理导论》新的教学体系 | 三等 | 近代物理系 | 许咨宗 范扬眉 |
| 《断裂力学》教材建设和实验更新 | 三等 | 力学与机械工程系 | 赵建华 魏 俊 |
| 《信号统计分析》教学革新 | 三等 | 无线电系 | 沈凤麟 钱玉美 |
|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 | 三等 | 无线电系自动化系 | 袁本恕 |
| 结合科研改进大气动力学教学 | 三等 | 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 陈月娟 |
| 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学教学研究及教材建设 | 三等 | 生物系 | 鲁润龙 顾月华 |
| 制图课的课程改革 | 三等 |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 朱仁芝 |
| 多变量系统频域理论及计算机辅助设计 | 三等 | 自动化系 | 庞国仲 白方周 李嗣福 |
| 计算机基本理论教学与教材改革 | 三等 | 计算机系 | 蔡庆生 |
| 拓宽专业,开辟新的学科方向 | 三等 | 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 | 范维澄 王清安 杨邦荣 |
| 《聚合反应原理》专业基础课 | 三等 |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 宗惠娟 潘才元 徐文英 |
| 《模型研究方法学》教材与智能仿真软件 | 三等 | 管理科学系 | 屠仁寿 |
| 《模式识别》课程建设 | 三等 | 管理科学系 | 杨光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