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我校关于新冠肺炎防控有关工作的部署,帮助老师们在疫情防控期间提升教学能力,2020年4月15日,第五期“师说堂”首次开展线上培训,这是自3月份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设线上300余门课程自学通道之后的又一次线上教育尝试。“师说堂”是由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打造的品牌活动,冠以韩愈《师说》之名,探究现代高校教育,致力于传播先进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为所有热爱教学、置身教学前沿的老师提供持续、轻松愉快的学习交流平台。本次邀请的嘉宾为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学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于歆杰教授,培训吸引了100余位老师在线实时学习与互动。

于歆杰教授曾获国际电磁发射杰出贡献Peter Mark奖章、北京市教学名师奖、清华大学首届新百年教学成就奖和宝钢优秀教师奖,现任教育部工科基础课程教指委秘书长、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教指委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磁发射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和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学实验室主任。他是清华大学首门慕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电路原理”负责人。

培训从“名词解释”、”混合式教学的不同实现方案“、”轻量化智慧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与反馈“与”当前在线教学的特殊性“几方面展开。首先,于歆杰教授阐述了慕课、SPOC、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与智慧教学这几个常见名词的概念与异同,并随即通过课堂提问展示了互动教学的必要性,给一线教学老师以启发和思考。

随后,在混合式教学的不同实现方案和轻量化的教学设计中,于歆杰教授列举了几种可行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的最大价值在于针对不同目标设计不同的翻转课堂,建以致用。他详细讲解了雨课堂这种轻量化智慧教学工具的特点,包括老师课前需要的准备工作、学生需要的参与过程、雨课堂能给老师和学生分别带来的受益等。雨课堂作为PowerPoint嵌入式工具,具备课前预习反馈、弹幕词云分析、课堂提问反馈、课堂报告反馈、课后小结反馈等多种数据呈现的功能,能够帮助老师摆脱传统工具记录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全面与不及时的问题。老师可以从各项数据报告中快速得知学生预习、复习情况,并对不同学生出现的问题开展针对性教学,对于大家都标注了不懂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同时,雨课堂可以根据算法挖掘各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

在教学实践与反馈环节,于歆杰教授以雨课堂对自己所授课程《电路原理》的反馈结果为例,向各位老师展示了其对学生的帮助是受到大部分学生认可的。根据反馈结果显示,课堂推送的提问控制在4至6题最为合适;大部分同学耗时10-30分钟完成课外推送;课堂弹幕的提供能够使得学生看到更多人对于同一题目的不同看法。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前/课后及课堂推送的学习资料对学习的帮助最大。

最后,就当前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特殊性,于歆杰教授对如何提升在线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成效为道,数据为器;交互为体,直播未用。“成效为道”要求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歇息成效,这是内在的“道”;”数据为器“中,如果没有数据这个外在的”器“,就不知道学生的学习成效如何,就没法及时进行调整;”交互为体“中交互这个内在的:体”是重要的,但是交互的目的不是为了聊天,而是为了采集数据;“直播为用”中直播这个外在的“用“是表象的,但只有在直播的场景下,才能做到实时交互、采集数据、随时调整,进而确保”实质等效“。于歆杰教授还传授了大规模实时交互式在线教学的”三大法宝“——信息投递、学习反馈与知识众筹,指导老师们应当注意在课堂上如何确保将信息传递到学生,在过程中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在线课堂上完成师生的集体知识创造,并围绕“碎、动、减”三个关键词阐述了做好实时交互需要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设计。

培训最后,在线参与的教师就如何精准识别数据和推送内容等问题向于歆杰教授请教,于教授耐心一一解答。参与培训的教师表示受益颇多,对雨课堂这种轻量化的智慧教学工具在传统课堂中的设计和应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教务处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